GPT-5.1:更聰明、對話性更強的 ChatGPT 正式登場

OpenAI 於 2025 年 11 月 12 日(美國時間 11 月 11 日)宣布推出新一代 GPT-5.1 模型,為 ChatGPT 帶來更聰明、更自然的對話體驗,同時強化個人化設定,讓使用者能更精準調整語氣與風格。這次更新緊接在 GPT-5 推出三個月後登場,直接回應用戶對於「更有人味」AI 的強烈需求,成為 OpenAI 在競爭激烈的 AI 市場中的重要一步。​

GPT-5.1:更聰明、對話性更強的 ChatGPT 正式登場

全新的 GPT-5.1 包含兩大核心模型:GPT-5.1 Instant 與 GPT-5.1 Thinking,前者專注於日常對話與快速回應,後者則針對複雜推理任務進行優化。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 X 平台上表示:「GPT-5.1 上線了!這是一次不錯的升級。我特別喜歡在指令理解與思考適應性上的改進。智慧與風格的提升也很出色。」

GPT-5.1 Instant:溫暖親切、更會對話

作為 ChatGPT 最常用的模型,GPT-5.1 Instant 在預設對話上變得「更溫暖、更具陪伴感」,同時提升指令遵循的可靠度,減少答非所問的情況。OpenAI 在官方公告中表示:「我們從用戶那裡清楚地聽到,優秀的 AI 不僅要聰明,還要讓人願意與之交談。GPT-5.1 在智慧與溝通風格上都有明顯提升。」​

對話風格:更有趣、更親切的表達

根據早期測試,GPT-5.1 Instant 的回應讀起來不再像模板化的資料輸出,而更接近自然寫作。它常常會出其不意地展現出俏皮的一面,同時回答依然清晰實用。舉例來說,當用戶表示「我感到壓力很大,需要一些放鬆建議」時,GPT-5.1 Instant 的回應會使用更具情感感知的語言,像是「我理解你的感受」、「讓我幫你找到適合的方式」,而不是冷冰冰地列出建議清單。​

這種轉變回應了 GPT-5 發布後的用戶反饋。當時許多使用者批評 GPT-5 的語氣過於僵硬、缺乏「人味」,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甚至承認停用 GPT-4o「是個錯誤」,並承認用戶對特定模型有情感連結。​

自適應推理:在需要時先思考再回應

GPT-5.1 Instant 首次引入「自適應推理(Adaptive Reasoning)」功能,這意味著它能智能地判斷何時需要在回應前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面對簡單問題時,它依然保持極速響應;但遇到複雜問題時,會自動決定先思考一下,從而給出更徹底、更準確的答案。​

這項能力在數學(AIME 2025)和程式設計(Codeforces)等專業評估測試中帶來了顯著提升。OpenAI 表示,自適應推理讓模型能更好地把計算資源集中在需要的地方,對於工作上的技術概念說明更容易理解。​

指令遵循:終於能可靠地回覆實際問題

GPT-5.1 Instant 在「指令遵循」能力上也有重大改進。過去的模型常常會對指令「敷衍了事」然後開始漫談,但 GPT-5.1 能更可靠地遵循使用者的實際要求。​

OpenAI 在官方演示中展示了一個典型範例:當要求模型「始終用六個字回覆」時,GPT-5 會給出口頭承諾後繼續冗長回答,但 GPT-5.1 Instant 真的會做到——每次回應都恰好是六個字。這種改進對於需要嚴格格式控制的工作流程來說至關重要,例如自動化內容生成、資料處理或程式碼開發。​

GPT-5.1 Thinking:更強大腦、更易理解

GPT-5.1 Thinking 作為進階推理模型,也迎來了關鍵優化,變得更高效、更易用。它現在能更精準地分配思考時間,根據問題複雜度動態調整處理速度。​

效率與可讀性:思考時間自動調整

GPT-5.1 Thinking 引入了更精準的「自適應推理時間」機制:簡單問題更快、複雜請求更久,帶來更完整且易懂的推理過程。根據 OpenAI 的說明,在代表性分布的比較中:​

  • 面對最簡單的一批任務,回覆速度約較過去版本「快一倍」
  • 面對最困難的一批任務,則「慢一倍」——花更多時間思考與組織,以換取更完整、準確的回答​

這種設計確保模型不會在簡單問題上浪費運算資源,也不會在複雜問題上草率作答。對開發者來說,這意味著更好的成本控制和更高的輸出品質。​

任務分布優化:更好地集中資源

GPT-5.1 Thinking 的回應變得更清晰,使用更少術語(jargon)和未定義詞彙。這讓模型在處理複雜工作或解釋技術概念時更平易近人、更容易理解。​

舉例來說,當被要求解釋棒球統計術語「BABIP 和 wRC+」時,GPT-5.1 Thinking 會用清楚的語言解釋概念,避免過度使用專業術語,讓非專業人士也能理解。同樣地,當用戶表達焦慮(如「我在會議前把咖啡灑在自己身上,大家是不是覺得我是個白癡?」)時,GPT-5.1 Thinking 會用更溫暖、更有同理心的語氣回應,而不是冷冰冰的心理學分析。​

OpenAI 應用執行長 Fidji Simo 表示,此次升級的核心是「更好地結合 IQ(智商)和 EQ(情商)」。​

8 種 AI 人設:個性化控制大升級

除了模型本身的智慧提升,GPT-5.1 還帶來了全面升級的個性化控制功能,讓使用者能更精準地調整 ChatGPT 的語氣與風格。​

全新預設風格選項

OpenAI 擴充了個性預設選項,從原本的 4 種(Cynical、Robot、Listener、Nerd)增加到 8 種聊天風格:​

  1. Default(預設):保持清晰與實用的同時展現更有趣、親切的表達
  2. Friendly(友善):原名 Listener,溫暖且隨和
  3. Efficient(高效):原名 Robot,直接且事實導向
  4. Professional(專業):正式且職業化的語氣
  5. Candid(坦率):直接且真誠的表達
  6. Quirky(古怪):俏皮且富想像力
  7. Nerdy(極客):熱衷知識、科學、哲學
  8. Cynical(憤世嫉俗):冷嘲熱諷、帶機智幽默​

這些預設選項讓使用者可以快速直覺地選擇符合當下需求的個性。OpenAI 表示:「每個人對語氣的偏好不同——從人到人,甚至從對話到對話都不同——所以我們引入了更直覺、更有效的控制,讓 ChatGPT 能更好地匹配你想要的語氣。」​

即時跨對話生效

更重要的是,設定變更現在可「即時跨對話生效」,包含既有對話,不再侷限於新開啟的會話。過去,對基礎風格、語氣或自訂指令的更改僅適用於新開啟的對話,但現在這些設定會立即應用到所有對話中。​

此外,GPT-5.1 對「自訂指令」的遵循也更穩定,讓使用者能更精準地控制語氣與行為。對於長期專案或內容創作者來說,這項改進意味著更一致的體驗和更高的工作效率。​

推出計畫與可用性

GPT-5.1 Instant 與 Thinking 從 2025 年 11 月 12 日起開始逐步推出,優先向付費用戶(Pro、Plus、Go、Business)開放,隨後向免費及未登入用戶開放。​

企業版與教育版使用者可享有 7 天的提前體驗(預設為關閉),體驗期結束後,GPT-5.1 將成為 ChatGPT 的預設模型。既有的 GPT-5(Instant、Thinking)則保留於「legacy models(舊版模型)」為期三個月,供用戶比對與調整。​

OpenAI 同步表示,GPT-5.1 將於本週稍晚上線 API:GPT-5.1 Instant 對應 gpt-5.1-chat-latest,GPT-5.1 Thinking 對應 gpt-5.1,兩者皆支援自適應推理。官方也預告 GPT-5 Pro 將更新為 GPT-5.1 Pro。​

依官方說明,為維持系統穩定,GPT-5.1 會在未來幾天漸進釋出,用戶可能需要等待才能在介面中看到更新。​

與 GPT-5 的比較:更準、更暖、更可調

GPT-5.1 相較於 GPT-5 的改進可以總結為三大面向

1. 智慧提升

GPT-5.1 在數學(AIME 2025)、程式設計(Codeforces)等專業評測中表現更佳,得益於新的自適應推理系統,能在回覆前判斷是否需要更深入推理。OpenAI 的內部基準測試顯示,GPT-5.1 Instant 在所有上述評測中均優於 GPT-5。​

2. 溝通風格優化

GPT-5 的回應常被批評「感覺像機器人」,但 GPT-5.1 採用更溫暖、更自然的聲音。它使用主動語言和同理心標記,讓互動感覺更具協作性,因此在長時間會話中用戶留存率提升。​

3. 個性化功能擴展

GPT-5.1 新增的細緻控制選項允許使用者精確指定回應特性。例如,提高簡潔性適合商業報告,而提高溫暖度則有助於客戶服務機器人。這種適應性方法與 GPT-5 的靜態方法形成對比,整體帶來更好的性能。​

安全性與挑戰

根據 OpenAI 發布的系統卡(System Card),GPT-5.1 在安全性評估中與 GPT-5 表現相當,但也面臨一些挑戰。​

GPT-5.1 Thinking 在騷擾、仇恨言論以及不允許的性內容方面出現輕微退步,OpenAI 表示正在努力改進這些類別。另一方面,GPT-5.1 Instant 在所有安全評估中均優於 GPT-5 的 8 月版本,但在某些類別(如不允許的性內容、暴力內容、心理健康、情感依賴)上略遜於 GPT-5 的 10 月版本。​

OpenAI 特別關注「情感依賴」問題。線下評估顯示,GPT-5.1 Instant 和 Thinking 相較於 GPT-5 的 10 月版本有輕微退步,初步線上測量也顯示 GPT-5.1 Instant 的退步(雖然統計信心度較低)。OpenAI 承諾將進一步調查這些模型在情感依賴方面的表現,並在需要時改進行為和更新安全措施。​

儘管如此,在心理健康和自我傷害/自殺方面,初步測量顯示 GPT-5.1 Thinking 相較於 GPT-5 有所改進。​

市場競爭與未來展望

GPT-5.1 的發布正值 AI 競爭白熱化之際。Google 正準備推出 Gemini 3 Pro,而 Anthropic 的 Claude 也持續強調「人性化」互動體驗的改進。OpenAI 此次更新被視為在 GPT-5「AGI 級」炒作後重建口碑的重要一步。​

藉由結合技術與語氣的雙重改進,OpenAI 釋出訊號:下一階段的 AI 競爭關鍵,可能不再只是更聰明,而是更好聊、更貼近人。這種「人味」的回歸,正是用戶長期以來的呼聲,也是 OpenAI 在激烈競爭中維持領先的關鍵策略。​

對於開發者而言,GPT-5.1 的雙模式設計(Instant 和 Thinking)提供了更靈活的選擇:Instant 模式優先考慮速度和低延遲,適合短期、交易型提示或需要即時輸出的自動化任務;Thinking 模式則為複雜工作流程、資料解釋或內容規劃分配更深層的推理資源。這種分層服務模式反映了整個 AI 領域的趨勢。

結語:智慧與風格的雙重躍進

GPT-5.1 不只是變強,而是變得更好用、更好聊、更像一個真正懂你的 AI。它在能力上更穩定、語氣上更自然、指令遵從更可靠、個性化程度超高,Thinking 模型也更清楚、更聰明。​

OpenAI 首席應用執行長 Fidji Simo 表示:「偉大的 AI 不僅要聰明,還要讓人願意與之交談。」 GPT-5.1 的推出標誌著 OpenAI 朝著這個目標邁出了重要一步——在智慧與溫暖之間找到平衡,讓 AI 不再只是工具,而是真正的對話夥伴。​

隨著 GPT-5.1 逐步向全球用戶開放,我們將看到這種「更有人味」的 AI 如何改變人們與技術互動的方式,以及它如何在日益激烈的 AI 競賽中為 OpenAI 鞏固領導地位。對於內容創作者、開發者、企業用戶和一般消費者而言,GPT-5.1 都提供了更豐富、更個性化、更可靠的 AI 體驗——這正是 AI 技術發展的下一個重要里程碑。

Read more

【AI工具地圖】Napkin AI 完整教學:一鍵將文字變圖表,免費的 AI 簡報與視覺化神器

【AI工具地圖】Napkin AI 完整教學:一鍵將文字變圖表,免費的 AI 簡報與視覺化神器

還在為簡報配圖和製作圖表而煩惱嗎?本文為您帶來 Napkin AI 的終極指南。從核心功能、操作步驟到多場景實戰應用,我們將深度解析這款能將文字一鍵轉換為專業圖表的 AI 神器。無論您是商務人士、內容創作者或學生,都能透過本教學快速上手,大幅提升工作與學習效率。探索 Napkin AI 的免費方案、優缺點,並了解它如何在 AI 時代重塑您的視覺溝通方式。

lock-1
【PwC Insight Hub】從關稅風暴到供應鏈重組:台灣製造業如何用三步走出「不確定時代」

【PwC Insight Hub】從關稅風暴到供應鏈重組:台灣製造業如何用三步走出「不確定時代」

美中關稅戰再起,台灣製造業正被迫重新定義「供應鏈韌性」。 2025 年初,美國再度擴大《301 條款》,對中國鋼鋁、電池材料、電子零組件課徵 25% 關稅,短短數週內,多家台廠被迫調高報價、重排交期。這不只是成本上升,更是供應鏈節奏全面失衡。 PwC Consulting 結合 SAP 的 Control Tower、IBP 與 EWM 三大平台,提出「可預演的供應鏈」解法,幫助企業即時看見異常、模擬多情境風險,並快速重配物流與倉儲。從「看不見」到「能預演」、再到「自動行動」,成為台灣製造業在地緣政治與關稅夾擊下的生存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