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 × Figma 強勢合體!Brainstorm 到流程圖,全靠一句話!

OpenAI 在年度開發者大會 DevDay 2025 發布 Apps SDK,讓 ChatGPT 能直接整合 Spotify、Figma、Canva、Zillow 等應用程式。 用戶只需一句話,就能完成從音樂播放、設計製作、找房比價到行程規劃的全流程操作,無需跳轉任何 App。 這代表 ChatGPT 正在從對話助理進化為 AI 操作平台(AI Operating System),開啟「App 被語意整合」的新時代。

GPT × Figma 強勢合體!Brainstorm 到流程圖,全靠一句話!

想像一下這樣的畫面——
你打開 ChatGPT,對它下指令:「幫我放點週末派對音樂,順便做一張邀請海報,然後找個台北 4000 元以下、有早餐的飯店。」
幾秒內,音樂播放清單生成了、海報預覽出現在畫面裡、住宿比價表也同步跳出。

這不是科幻場景,而是 OpenAI 在 2025 DevDay 上宣布的最新功能。
透過全新的 Apps SDK,ChatGPT 不再只是聊天機器人,而變成能直接操作 Spotify、Figma、Canva、Zillow 等外部服務的「AI 超級應用平台」。
從設計、學習到旅遊規劃,全都能在同一個對話框內完成。

這項改變,不只是功能升級,更是人與軟體關係的重新定義。
AI 正在吞噬 App,讓語言成為新的操作系統。


一、從對話開始,ChatGPT 正式變成能「操作 App」的 AI 平台

OpenAI 在今年的 DevDay 2025 發布會上,宣布一項改變使用習慣的新功能:
ChatGPT 現在可以直接操作外部應用程式。

在最新版本中,用戶可以在對話裡呼叫 Spotify、Canva、Figma、Zillow、Booking.com 等 App,
讓 AI 幫你建立播放清單、製作設計、搜尋房源或比價飯店。
過去需要在不同網站與 App 之間切換的流程,現在只需一句話就能完成。

這項更新來自 OpenAI 新推出的 Apps SDK(應用開發套件)。
它讓開發者能將自家服務整合進 ChatGPT,讓對話變成一種可執行的操作介面。
也就是說,當你和 ChatGPT 說話時,它不僅能回答問題,還能替你行動。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會上提到:「我們希望 ChatGPT 能幫人們更有創造力、更高效率,讓每個人都能直接在對話中完成工作。」
這句話不只是產品願景,而是全新的使用體驗——
從語言開始,AI 正逐漸取代手動操作,
讓一場對話就能串起設計、旅遊、學習與購物的整個流程。


二、什麼是 Apps SDK?ChatGPT 怎麼做到能操作 App?

想讓 ChatGPT 幫你放音樂、做設計或查房價,背後靠的就是一套新的開發工具 —— Apps SDK
這是 OpenAI 在 DevDay 上推出的重要更新,也是讓 ChatGPT 能「連動 App」的關鍵。

Apps SDK 的運作原理可以想像成「AI 與 App 之間的共通語言」。
它基於一個叫 Model Context Protocol(MCP) 的新架構,
讓 ChatGPT 能安全地與第三方應用程式交換資料、發送指令,甚至在對話畫面中呈現互動介面。

舉個例子:
當你輸入「Spotify,幫我建立一份週末派對歌單」時,
ChatGPT 會辨識出你的意圖(建立播放清單),
接著透過 Apps SDK 連線到 Spotify 的 API,
再根據聊天內容產出個人化曲目清單。
同樣的原理也能用在 Canva、Figma 或 Booking.com。

這整個過程對使用者而言,就像在與一位「多才多藝的助理」對話。
你不需要了解 API、開發指令或格式,只要用自然語言描述需求。
Apps SDK 負責讓 ChatGPT 讀懂你的話,並把它轉成具體的 App 操作。

目前這項功能已經在 ChatGPT 的 Free、Go、Plus、Pro 各版本開放預覽,
支援英文介面,未來幾週將逐步擴展至更多語言與地區。


三、如何開啟 ChatGPT 的 App 功能

要讓 ChatGPT 能幫你打開 Figma、設計 Canva 或到Booking搜尋房源,你需要先確認這項功能是否啟用。

以下是設定與使用的完整流程:

Step 1:更新到最新版本

目前 App 整合功能支援 ChatGPT Free、Go、Plus、Pro 等版本。
無論你是使用桌面版或行動版,只要打開 ChatGPT 並確認版本為最新版即可。
建議在開始前先登出再登入,以確保系統載入新功能。

Step 2:啟用「Apps」功能

  1. 打開 ChatGPT,於對話匡內@需要的平台
  2. 接下來就會看到目前支援的應用:
目前我只能操作這幾個平台

第一次使用時需要授權登入,例如連結你的 Figma 或 Canva 帳號。
授權完成後,ChatGPT 就能直接呼叫這些服務的 API。

Btw,我小實測後,發現目前gpt在台支援,可連接的應該只有Figma和Booking,但因為實測後覺得超級方便,還是驚到下巴都掉下來了。

Step 3:開始對話式操作

啟用後,你可以直接在對話框裡輸入指令,例如:

類別 指令示例 ChatGPT 會幫你做什麼
🎨 Canva 「Canva,幫我設計一張 AI 主題的 IG 貼文,風格簡約一點。」 生成設計預覽,可再用指令微調顏色、文字或主題。
🏨 Booking.com 「Booking.com,幫我找 11 月京都 4000 元以下、近地鐵的飯店。」 顯示即時房價與地圖資訊,可根據條件(地點、預算、早餐)即時更新結果。
🧩 Figma 「Figma,把這張流程草圖轉成可編輯設計圖。」 直接在 FigJam 生成流程圖或心智圖,並可透過對話進行修改與補充。
📚 Coursera 「Coursera,幫我找適合初學者的機器學習課程。」 推薦符合條件的課程與影片,並提供連結以便立即開始學習。

整個過程不需要切換分頁,也不需要下載額外外掛。
ChatGPT 會在對話中自動開啟應用,並在同一畫面回傳結果。

這樣的操作方式,讓「文字輸入」變成了新的「多功能介面」。
無論你要聽音樂、設計、學習或旅行,都能用自然語言完成。


四、延伸應用:一次對話,讓多個 App 協作

當你熟悉基本操作後,就能體驗 ChatGPT 最強大的特點——
它不只會開單一應用,而是能同時協調多個 App 一起工作。
這代表你可以在同一段對話裡,串起設計、學習、旅遊或專案流程,
用語言完成過去需要十幾個步驟的任務。

範例 1:從構思到設計

「我想為公司新產品做一份簡報,可以幫我先規劃內容,再在 Figma 做頁面架構嗎?」

ChatGPT 會先整理出簡報的章節結構,接著打開 Figma App
自動在 FigJam 裡生成頁面流程圖或視覺架構。
若你補一句:「接著幫我做一張封面視覺稿,延續剛才的風格。」
AI 會再調用 Canva App,在同一個對話裡生成設計稿。
整個過程不需要開任何外部網頁,只用自然語言串起兩個工具。

範例 2:從規劃到學習

「我下個月要去倫敦出差,幫我找飯店,順便推薦幾個提升商務英文的課程。」

ChatGPT 會同時調用 Booking.comCoursera
先列出符合條件的住宿選項,再推薦與「Business English」相關的線上課程。
結果在同一個視窗裡呈現,你可以直接點開課程連結或查看地圖。
這就是「AI 多工協作」的樣貌——一場對話,解決旅程與學習計畫。


五、常見問題與實用建議

雖然 ChatGPT 的 App 整合功能已經非常直覺,但在實際使用時仍有一些限制與小訣竅,了解這些能讓操作更順利。

Q1:為什麼我只看到 Canva、Booking、Figma、Coursera?

目前 OpenAI 採取 分階段開放策略
第一波先上線這四個 App,作為 Apps SDK 的測試組
未來會陸續加入 Spotify、Zillow、Expedia、Uber、DoorDash 等服務。
如果你想確認最新支援清單,可以隨時點開 ChatGPT 左側的 Apps 分頁 查看更新。

Q2:這功能支援哪些版本?

目前 Free、Go、Plus、Pro 用戶都能使用,但僅限英文介面。
歐盟地區與部分企業帳號尚未開放,
若沒有看到「Apps」選項,可嘗試切換英文語言設定並重新登入。

Q3:需要另外安裝外掛嗎?

不需要。
這項功能已內建於 ChatGPT,與過去的「Plugin 」不同,
使用者只要在設定中開啟 Enable Apps,就能在對話中直接呼叫。
Apps SDK 會自動負責背後的資料交換與安全授權。

Q4:可以在同一段對話中使用多個 App 嗎?

可以。
ChatGPT 能根據你的語意動態調用多個應用,
例如同時開啟 Figma 規劃畫面、再用 Canva 生成封面設計。
只要描述清楚需求,AI 會自動協調操作。

💡使用小建議

  1. 持續對話式修正
    不用重開 App,只要在同一串對話補充:「顏色太亮了,換成深色背景」,
    AI 就會直接更新 Canva 或 Figma 的內容。
  2. 注意登入授權
    第一次連結每個 App 時,ChatGPT 會請你登入帳號,
    若出現錯誤,可嘗試登出再重新授權。
  3. 英文輸入更準確
    目前指令辨識以英文最佳,例如:
    @Canva, design a minimalistic poster for AI Post.
    未來將支援更多語言。

這些細節看似小,但會影響操作體驗。
當你熟悉 ChatGPT 的指令語氣與 App 範圍後,
就能讓它像助理一樣,快速協調 Spotify 放歌、Figma 規劃、Canva 設計或 Booking 找飯店。


六、從「聊天」到「行動」的新時代

在 OpenAI DevDay 2025 之後,ChatGPT 已不再只是回答問題的工具。
透過 Apps SDK,它學會了「操作」這件事——能開啟 Spotify 播音樂、用 Canva 做設計、用 Figma 畫流程圖、用 Booking 幫你找房。
我們開始用語言取代點擊,用思考取代流程。

這樣的改變,讓 AI 不只是幫你產生文字,而是能直接參與你的工作節奏。
對創作者而言,它能自動生成靈感素材;
對設計師而言,它能跨 App 整合工作;
對一般使用者而言,則是第一次能在對話中完成一整套任務。

未來的軟體世界將不再被圖示與分頁切割。
所有的操作,都會收斂到同一個入口——對話。
而 ChatGPT 正在成為那個入口。

Read more

【PwC Insight Hub】從限電停工到數智韌性:製造業如何用 AI 建立不被中斷的工廠?

【PwC Insight Hub】從限電停工到數智韌性:製造業如何用 AI 建立不被中斷的工廠?

2021 年 9 月 26 日晚上十點,新竹某電子廠的供應鏈主管收到一則訊息。 「昆山廠因為限電政策,明早六點起全面停工,復工時間未定。」 他盯著螢幕,第一時間想的不是「損失多少」,而是:「我有哪些料會斷?」手上有二十幾家上游供應商,十幾條產線同時在跑。有些物料是昆山獨家供應,有些雖有備援,但不確定是否能即時補上。更麻煩的是,他不知道這些料「現在在哪」——有些剛出貨、有些卡在倉庫、有些根本不知道生產了沒。 他打開 ERP 想查庫存,但畫面跳出來的是三天前的帳面數字。實際還有多少?夠撐幾天?哪些訂單會延遲?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他開始打電話。先是打給昆山供應商,沒人接。再打備援廠商,對方說「要查一下」,然後就是漫長等待。天快亮時,資料才逐一湊齊,而產線,已經開始缺料。 那一晚,台灣有數十位供應鏈主管在做著同樣的事。盯著通訊軟體、查貨況、發郵件、

為什麼 Google 敢向 NVIDIA 叫板?Ironwood TPU 開火,Nvidia 霸主地位首現裂痕

為什麼 Google 敢向 NVIDIA 叫板?Ironwood TPU 開火,Nvidia 霸主地位首現裂痕

Google Cloud 悄悄把 Ironwood TPU(第七代)切到 GA(General Availability),沒有大張旗鼓的 keynote,也沒有找一堆 KOL 排隊喊「mind blown」,就是默默地在控制台把價格表亮出來,然後把 9,216 顆晶片的 pod 直接掛網。這種「我做好了,你自己來玩」的態度,我給滿分。 Ironwood TPU * 單顆 Ironwood 比 Trillium 快 4.2 倍(FP8) * 單 pod 9,216 顆 → 42.5 ExaFLOPS * HBM 容量與頻寬直接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