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阪萬博會參展心得與攻略:NTT館與「生命的未來」展館深度遊記

2025 大阪世博會是一次親眼見證未來科技與生活的盛會。本篇將分享我在世博中參觀 NTT 館與主題展館 「生命的未來」的心得與攻略。從 IOWN 技術帶來的「平行旅行」沉浸體驗,到石黑浩博士策展的仿生人社會藍圖,這兩大展館不僅展示前沿科技,更引發對「生命、存在與未來」的思考。文中也整理了參觀預約技巧、行前準備與現場攻略,幫助你在有限時間內不錯過最精彩的展館,並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善用 AI 與新科技,迎接屬於我們的未來。

2025大阪萬博會參展心得與攻略:NTT館與「生命的未來」展館深度遊記

為什麼要參觀2025大阪萬博會?

2025 大阪・關西萬博會,睽違 55 年再次在大阪舉辦,以「讓生命閃耀光輝的未來社會藍圖」為主題。這不只是一場展覽,而是一次讓全球觀眾共同想像「50 年後的生活」的機會。

對一般觀眾來說,參觀萬博有兩層意義:

  1. 科技與文化的交匯點 —— 能第一手體驗最新通訊技術、人工智慧、仿生人,甚至是未來生活藍圖。
  2. 啟發與反思 —— 在不同國家與企業的展館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未來生活提案:我們要成為怎樣的人?與 AI、與仿生人共處的社會要如何運行?

在眾多展館中,NTT 館「生命的未來(Future of Life)」展館是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前者讓人親身體驗超越距離的「平行旅行」;後者則挑戰「生命能否延續?人與仿生人如何共存?」這樣的終極命題。


NTT館是什麼?未來通訊與 IOWN 技術的平行時空之旅

NTT 館由日本電信電話公司打造,以 「PARALLEL TRAVEL(平行旅行)」 為主題。核心亮點就是 NTT 提出的 IOWN(Innovative Optical and Wireless Network)技術,能讓遠方的影像與聲音幾乎「零延遲」傳輸,帶來跨越時空的沉浸體驗。

Zone 1:通訊演進史

一開始展區以實物+影片帶領觀眾回顧從信件、電報、電話到智慧型手機的歷程。畫面快速切換,讓人強烈感受到「短短百年,人類通訊飛速進化」。這裡像是一個時間隧道,提醒我們:沒有歷史的累積,就不會有今天的科技突破。

Zone 2:沉浸式跨時空表演

真正震撼的是進入 Zone 2。戴上 3D 眼鏡後,觀眾會看到 Perfume(日本電音天團)在 1970 年大阪萬博會場地「電氣通信館」的影像,透過 全息投影+高速網路串流,與 2025 年的 NTT 館場景重疊。

當音樂響起,地板隨節奏震動,宛如置身演唱會現場。這不只是娛樂,而是展示 IOWN 帶來「實境共演」的可能:未來我們可能遠在不同國家,卻能共享同一場體驗。

Zone 3:數位分身與互動

最後,每位參觀者會被掃描生成 「數位分身」。在大螢幕上,你的虛擬分身會與其他觀眾一同跳舞、互動。那一刻,你會感受到一種「自己被複製、又同時存在於平行世界」的奇妙感受。這象徵了 通訊未來不只是傳遞訊息,而是傳遞「存在感」

小彩蛋:館外還設有三台復古公用電話,只要撥號就能聽到不同時代的通訊故事,增添趣味與懷舊感。

參觀時間:約 30 分鐘,若抽選沒預約到,建議一開園就前往預約系統登記。


「生命的未來」展館:仿生人與生命延續的 50 年後未來

「生命的未來」是萬博八大主題館之一,由日本知名機器人學者 石黑浩博士策展。核心主題是 「擴展生命」,探討科技如何突破肉體限制,帶來「仿生人與人類共存」的新時代。

走進未來街景

一入館,映入眼簾的是 未來城市街道:店鋪、燈光與人潮,但人群中穿梭的竟有多具仿生人。

  • 「大和」:象徵日本精神的男性仿生人,神情莊嚴。
  • 「飛鳥」:結合先進科技與東洋韻味的女性仿生人。
  • 「Petra」:融合石器時代元素與神社意象,散發神祕氣息。

這些仿生人外貌幾可亂真,能與觀眾進行簡單對話。你會驚訝:他們的眼神、肢體幾乎與真人無異,甚至能感受到「情緒的微妙暗示」。

「生命的足跡」展區

互動螢幕帶觀眾回顧日本從遠古至今的生命文化發展。這一區像是歷史背景鋪陳,強調「過去塑造今天,今天決定未來」。

「千年後的生命 Mahoroba」

最震撼的高潮在此。整個展區營造出夢幻烏托邦:千年後,人類透過仿生人技術延續生命,不再受肉體壽命束縛。這裡像是一場哲思實驗,讓人反思:

  • 生命的定義是什麼?
  • 如果機器能擁有記憶與情感,它是否也算生命?
  • 未來的人類會選擇「永生」還是「有限卻真實」的生命?

參觀方式:僅限預約(不開放現場排隊),一次約 15–20 分鐘,由導覽員帶領體驗。務必提早透過官方 App 抽籤或搶預約。


參觀萬博實用攻略

參觀2025大阪萬博會,事前的規劃與準備十分重要。以下將分為行前準備與當日參觀兩部分,提供實用攻略:

1. 行前準備:

  • 門票與App: 萬博會門票可透過官方網站或授權通路購買,建議提早購票。更重要的是,務必下載官方App並註冊帳號,這將是您預約展館、查看地圖與排隊時間最重要的工具。
  • 交通安排: 萬博會場位於大阪灣的夢洲(Yumeshima)人工島,可從大阪市區搭乘專用交通系統前往。強烈建議預留充足的交通時間,並提早出門,最好在開園前30分鐘至1小時抵達,才能搶得入場先機。
  • 展館預約(重中之重): 本屆萬博會許多熱門展館採預約制。展館主要分為三類:第1類(僅限預約),如「生命的未來」展館,錯過預約就無法入場;第2類(可預約也可現場排隊),如NTT館;以及第3類(僅現場排隊)。強烈建議在參觀前一至兩週,透過官方App參加第1類和第2類展館的抽籤預約,這是確保能看到心儀展館最穩妥的方式。
  • 行程規劃與備案: 萬博會場廣大,一天內無法逛完。建議行前先列出「必看清單」與「備選清單」,並在地圖上標示出位置,盡量將鄰近的展館排在一起,避免來回奔波。同時,要有「佛系」心態,若預約不到或排隊過長,就啟動備案,從容參觀備選清單。
  • 必備物品清單: 除了舒適的鞋子和飲用水,強烈建議攜帶:行動電源(App非常耗電)、小零食(排隊時補充體力)、防曬用品或雨具、以及一個輕便的購物袋(用於存放紀念品與文宣品)。

2. 當日參觀攻略(實戰技巧):

  • 把握開園黃金一小時: 開園後的第一個小時是黃金時間。一入場,請立刻根據您的首要目標行動:若要搶當日預約,請直奔人少的預約機,或找個訊號好的角落,打開App準備刷新;若目標是現場排隊的熱門館,請直接前往排隊。
  • 當日預約搶票與「撿漏」祕訣: 若未抽中事前預約,別灰心,當日預約是您的第二次機會。
    • 鎖定放票時間: 許多展館的當日預約名額會在特定時間點釋出(例如上午10點),請務必準時在App上刷新頁面搶票。
    • 持續刷新「撿漏」: 即使名額顯示已滿,也別放棄!全天隨時都可能有人取消預約,可以時不時刷新App頁面,特別是傍晚時段(如下午5點後),常有機會撿到剩餘的零星名額。
    • 瞄準晚間場次: 許多人會提早離場,因此晚上7點後的場次相對容易預約到,不妨多加留意。
  • 預約時間管理: 若您已預約特定時間,請務必提早10-15分鐘抵達展館入口等候。現場工作人員會引導預約民眾排隊,按批次入場。請隨身攜帶預約憑證(手機上的QR碼),以便驗證。
  • 現場排隊策略: 對於可現場排隊的展館,請利用官方App查看即時等候時間。避開中午用餐和下午的尖峰時段,選擇在剛開園或傍晚時段排隊,通常能節省不少時間。
  • 善用零碎時間與設施: 在等待預約的空檔,可以逛逛周邊不需排隊的小展館、戶外藝術裝置,或欣賞巡遊表演。逛累了可以到休息區小憩,品嚐各國美食。NTT館出口附近就有紀念品店,可在此選購特色商品。

透過以上準備與策略,相信能更從容地享受2025大阪萬博會的精采內容。在有限的時間內觀賞到最想看的展館,並留下難忘的回憶。


結語

2025 大阪萬博會,是一場 預見 50 年後社會樣貌的窗口。NTT 館讓我們感受「超越距離的連結」,「生命的未來」則迫使我們思考「人類與機器的共存」。

當你走出會場,會發現這些並不是遙遠的科幻,而是數年後就會發生的現實。趁現在開始準備,學習 AI、擁抱科技,讓自己在未來社會中不只是觀望,而是能主動創造價值的人。

Read more

【PwC Insight Hub】從限電停工到數智韌性:製造業如何用 AI 建立不被中斷的工廠?

【PwC Insight Hub】從限電停工到數智韌性:製造業如何用 AI 建立不被中斷的工廠?

2021 年 9 月 26 日晚上十點,新竹某電子廠的供應鏈主管收到一則訊息。 「昆山廠因為限電政策,明早六點起全面停工,復工時間未定。」 他盯著螢幕,第一時間想的不是「損失多少」,而是:「我有哪些料會斷?」手上有二十幾家上游供應商,十幾條產線同時在跑。有些物料是昆山獨家供應,有些雖有備援,但不確定是否能即時補上。更麻煩的是,他不知道這些料「現在在哪」——有些剛出貨、有些卡在倉庫、有些根本不知道生產了沒。 他打開 ERP 想查庫存,但畫面跳出來的是三天前的帳面數字。實際還有多少?夠撐幾天?哪些訂單會延遲?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他開始打電話。先是打給昆山供應商,沒人接。再打備援廠商,對方說「要查一下」,然後就是漫長等待。天快亮時,資料才逐一湊齊,而產線,已經開始缺料。 那一晚,台灣有數十位供應鏈主管在做著同樣的事。盯著通訊軟體、查貨況、發郵件、

為什麼 Google 敢向 NVIDIA 叫板?Ironwood TPU 開火,Nvidia 霸主地位首現裂痕

為什麼 Google 敢向 NVIDIA 叫板?Ironwood TPU 開火,Nvidia 霸主地位首現裂痕

Google Cloud 悄悄把 Ironwood TPU(第七代)切到 GA(General Availability),沒有大張旗鼓的 keynote,也沒有找一堆 KOL 排隊喊「mind blown」,就是默默地在控制台把價格表亮出來,然後把 9,216 顆晶片的 pod 直接掛網。這種「我做好了,你自己來玩」的態度,我給滿分。 Ironwood TPU * 單顆 Ironwood 比 Trillium 快 4.2 倍(FP8) * 單 pod 9,216 顆 → 42.5 ExaFLOPS * HBM 容量與頻寬直接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