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計門外漢到有邏輯的思考者|我在 UX 三刀流學到的事

你可能聽過「設計思考」「使用者體驗」「用戶旅程圖」……但總覺得這些只是碎片知識,無法連成一條清晰的路。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也這樣困惑過,那這門《UX 三刀流》課,會是你打通設計任督二脈的關鍵轉捩點。

從設計門外漢到有邏輯的思考者|我在 UX 三刀流學到的事

介紹

你可能聽過「設計思考」「使用者體驗」「用戶旅程圖」等等之類的方法……
但實際在工作中,你是不是也常有以下感覺:

  • 好像聽過很多理論,但實際遇到問題卻不知道從哪下手?
  • 畫完介面圖,PM 突然問你「設計依據是什麼」就答不太出來?
  • 面對使用者需求與商業策略的拉扯,常常覺得設計師左右為難?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也這樣困惑過,那這門《UX 三刀流》課,會是你打通設計任督二脈的關鍵轉捩點。


推薦給誰?

上完課程後,我個人覺得這堂課非常適合以下幾種類型的學習者:

  • 正在觀望是否轉職 UX 的新手
  • 剛入 UX 職場但邏輯還不清晰的設計師
  • 想要更懂商業邏輯與資料分析的設計師
  • PM / 研究員 / 開發者 想了解設計流程的全貌

我是誰?為什麼報名這堂課?

我是一位具有設計背景的在職工作者,平常參與不少產品開發與 UIUX 專案,
但老實說,我常常卡在這些關卡:

  • 說服 PM 有困難:我知道怎麼做設計,但說不出背後邏輯
  • 看不清使用者的真正需求:面對使用者需求,總覺得自己是在猜,而不是分析
  • 資料擺在眼前,卻不知道如何應用到設計決策

直到我看到 UXerLab 和北商大開設的《UX 三刀流共學課程》。
主講師是北商大設計管理系教授 溫明輝,整體架構以「用戶流、商業流、數據流」三大支柱為核心,並且很佛心的「免費」提供這些內容:

  • 每週主題式線上影片
  • LINE 共學社群與 Figma Jam 互動教室
  • 真實業界案例+補充閱讀+測驗任務

我當下心裡浮現一個念頭:

這不只是 UX 入門課,這根本是幫我重建 UX 腦袋的一場系統修煉,一定要參加吧!

老實說,這堂課最打動我的是,它讓我重新理解設計師的定位
讓我理解我的工作不只是畫圖機器人,而是要能穿梭在人、商業、資料之間,提出能解決問題、也能被組織接受的設計判斷。

而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最想補足、也最需要強化的能力。
也是 UX 三刀流,最讓我感動的核心價值~!


課程結構:從設計初心者到 UX 思考者的試煉旅程

這門課從一開始就不是要你坐著死背名詞、聽老師講理論,而是用一種超有創意的「RPG 式修煉法」來帶你入坑 UX 世界觀。

每週老師會開放幾個章節,讓我們逐一破關,從「新手村」慢慢往更高難度推進,每個章節都像是在升級你的技能點數。有時候是點「使用者思維」,有時是點「商業敏感度」,但厲害的是:整個過程都不會讓人覺得艱澀或枯燥。
每一週你都能感覺到——自己比上週又更會觀察、更會判斷、更知道怎麼設計。甚至會期待下週開課!

課程中出現的「技能卡」包含:

  • 設計思考 Design Thinking(思維的起點)
  • 使用者研究與需求分析(讓你學會聽懂人話)
  • 運算式設計思考(這名字雖硬,但老師教得超活)
  • 資訊架構與功能設計(懂得怎麼安排每個畫面的邏輯)
  • 原型設計與測試實務(你設計的東西真的能用嗎?這關卡會讓你大醒)

個人心得:這堂課如何幫我轉變思維?

如果要說這 18 週我收穫最多的是什麼,那一定是「商業流」和「數據流」這兩招。

以前上課常常是這樣的畫面:
老師打開簡報 → 開始講一些很抽象的 UX 定義 → 然後丟一句「設計要以人為本」,結束。

聽完我只想說:我也想以人為本啊,但可以再多舉一點例子嗎?我都不知道這些技能要用在哪,可以詳細說一下嗎?🥲

但 UX 三刀流不是這樣。
這堂課的老師直接把企業真實案例搬進課堂上講解,甚至搭配產品數據分析,分析那種「你上班時會直接遇到」的場景。

可以跟你們分享一個課程前期都會出現的小情境——

產品菜雞:新產品的問卷調查結果很好,客戶對我們的新產品充滿期待,我的這支產品一定可以大賣!
產品經理:產品市調跟實際體驗還是會有落差啊,而且「期待」不一定代表「會買」吧?
行銷:喜歡我們的產品,也不代表他們就不會喜歡對手的產品啊~
營運長:那產品被客戶選擇的理由是什麼?有什麼非選不可的點嗎?

透過這些小情境,我能清楚看到每個角色的顧慮與關注點,
然後課程就會順勢帶入「市場定位」與「價值分析」的內容。
我自己蠻喜歡這種帶入式的 intro,讓我更知道:我學的不是名詞,而是職場裡真的會遇到的事。


課程優點(真的很多!)

終於進到課程優點的部分了~
身為第一屆受惠學員,我真的是邊上課邊吶喊:「這麼佛心的課程真的還有人不知道嗎?!!

來,我直接條列給你看有多超值

  • 免費、無門檻,對學生 / 上班族超級友善
  • 全線上+每週解鎖進度,學習彈性超大
  • 共學社群超活躍,有 LINE 群 / Figma Jam / 讀書會
  • 老師與助教回應速度超快,連深夜發問都可能被解惑
  • 教材資源超完整,不只有影片,還有文字、延伸閱讀與考題

最後想說的話

產品設計師不是畫圖的人,是那個能在混亂中找出秩序、替大家解開問題的人。

這堂 UX 三刀流課,對我來說不只是補技能、拿證書而已,而是一次「重整設計腦袋」的修煉之旅。

它讓我從「知道怎麼設計」→ 變成「知道為什麼這樣設計」。
從工具人變成策略人,從畫 UI 到看透需求本質。

如果你也覺得自己在設計的路上卡卡的、想升等卻找不到正確路線,
那就跟我一樣,走進這堂課 ——
開始你自己的 UX 修煉旅程吧!⚔️

🔗 如何加入?

Read more

【ChatGPT Agent】AI 現在不只會想,還能「動手做」!從研究到行動的新里程碑

【ChatGPT Agent】AI 現在不只會想,還能「動手做」!從研究到行動的新里程碑

2025 年 7 月,OpenAI 正式推出 ChatGPT Agent 模式,這是一個結合 AI 推理力與實際操作能力的全新技術突破。從「幫你規劃晚餐並購買食材」到「分析競品並生成簡報」,ChatGPT 不再只是對話模型,而是變成你身邊最懂事、會執行的數位助理。 🔍 ChatGPT Agent 是什麼?一個能幫你完成任務的 AI ChatGPT Agent 是 OpenAI 打造的一套「代理型系統(agentic system)」,它能主動選擇工具、執行網頁操作、分析資料並產出結果。你可以給它任務指令,像是: * 根據行事曆與新聞準備客戶會議簡報 * 幫你查資料、做分析,並整理成 Excel 或 PPT 幫你規劃與預訂旅行行程、晚餐聚會等 它會自己打開網頁、篩選內容、下載檔案、

Claude Sonnet 4 模型重返 Windsurf!開發者必收的 AI 程式工具新選擇

Claude Sonnet 4 模型重返 Windsurf!開發者必收的 AI 程式工具新選擇

AI 程式開發工具平台 Windsurf 宣布重新上架 Claude Sonnet 4 模型,專業版(Pro)用戶每月可使用 250 次,正式回歸 AI 編碼戰場。這不只是模型支援恢復,更象徵 Windsurf 與 Anthropic 關係回暖,讓開發者能再度輕鬆用上這款高效能 AI 助手 Windsurf x Claude Sonnet 4:這些亮點你一定要知道 以下是 Claude Sonnet 4 在 Windsurf 平台的核心功能: 多檔案程式重構 支援複雜專案的跨檔案程式重構,減少人工作業時間。 超大上下文理解 支援最高 200K token 的上下文視窗,能理解整個大型專案架構與程式邏輯。 即時補全建議 透過 Windsurf

Runway 推出 Act-Two:全新一代 AI 動作捕捉技術,實現高精度表情與動作生成

Runway 推出 Act-Two:全新一代 AI 動作捕捉技術,實現高精度表情與動作生成

Runway 宣布正式推出 Act-Two,這是一款具備重大升級的次世代動作捕捉模型。相較前代 Act-One,Act-Two 在生成品質、動作一致性、支援範圍等多方面全面提升,能輕鬆驅動各式虛擬角色,包括頭部、臉部表情、上半身與雙手的完整動畫。 Act-Two 僅需一段驅動表演影片(driving performance video)與角色參考,即可自動完成動作對應與生成。現已開放給 Runway 的 Enterprise 客戶與 Creative Partners 使用,並將於近期向所有用戶開放。 1. 全新世代的動作捕捉模型:Act-Two 正式登場 Act-Two 是 Runway 研發的次世代 Motion Capture 模型,主打簡易流程與高品質輸出。用戶只需提供一段個人演出影片與參考角色,就能讓虛擬角色如實展現頭部轉動、臉部細節、身體律動與手部動作,實現極高擬真度的角色動畫生成。 這套系統特別適合動畫製作、虛擬人內容創作、遊戲角色生成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