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重啟訴訟,指控 OpenAI 和微軟只顧商業利益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於 8 月 5 日重新向加州北區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他曾創立的公司 OpenAI 及其執行長 Sam Altman 將商業利益置於公共利益之上。馬斯克對 OpenAI 和微軟之間的合作表示不滿,認為他們偏離了最初的使命,即以促進人類福祉為首要目標。

馬斯克重啟訴訟,指控 OpenAI 和微軟只顧商業利益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沉寂後,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於 8 月 5 日重新向加州北區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他曾創立的公司 OpenAI 及其執行長 Sam Altman 將商業利益置於公共利益之上。馬斯克對 OpenAI 和微軟之間的合作表示不滿,認為他們偏離了最初的使命,即以促進人類福祉為首要目標。

這起訴訟最初源於馬斯克對 OpenAI 的不滿,他曾經於今年早些時候提起了類似的訴訟,但在法官準備審理的前一天,馬斯克的律師團要求法院駁回該案。然而,馬斯克現在又決定重啟這場訴訟,試圖尋求司法裁決,以求將 OpenAI 與微軟之間的 AI 模型授權視為無效。

根據訴訟文件,馬斯克指出,「OpenAI 和微軟的合作明顯以牟取利益為主要目的,這與 OpenAI 當初作為非營利組織的承諾相悖。」他批評 OpenAI 在最初承諾免費提供研究和技術的情況下,卻逐步轉向商業化,尤其是當奧特曼開始利用這些技術獲利時。

OpenAI 自 2015 年由馬斯克、Altman 及 Greg Brockman 等人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發展 AI 技術。然而,2019 年 OpenAI 的運營模式發生了變化,成立了具有限制利潤(capped profit)的子公司 OpenAI LP,並開始接受包括微軟在內的外部資金。微軟對 OpenAI 的投資高達 130 億美元,使其在 AI 競爭中迅速增強了實力,與 Google 形成了競爭態勢。

這些變化可能也是馬斯克決定重新提告的原因之一。馬斯克在 2018 年辭去 OpenAI 的董事會職位後,與 OpenAI 逐漸疏遠,並在 2023 年成立了新公司 xAI,開發競爭模型 Gork,以挑戰 OpenAI 的市場地位。他的這些行動顯示出他對 OpenAI 和微軟合作的強烈反對。馬斯克希望透過這起訴訟,能夠終結 OpenAI 和微軟之間的利潤豐厚的合作夥伴關係,並重新審視 AI 技術的公共利益與商業化之間的界限。

Read more

Meta Connect 2025:六大重磅發布震撼科技界,智慧眼鏡革命正式開啟

Meta Connect 2025:六大重磅發布震撼科技界,智慧眼鏡革命正式開啟

Meta於2025年9月17-18日舉辦的年度開發者大會Meta Connect 2025,這場被譽為「智慧眼鏡元年」的科技盛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突破。CEO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活動中發布了六項重大產品更新,其中最受矚目的Meta Ray-Ban Display智慧眼鏡搭載革命性顯示技術和神經腕帶控制系統,標誌著穿戴式運算正式進入新紀元。這次發布會不僅展現了Meta在AI和穿戴科技領域的深厚實力,更為整個智慧眼鏡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AI 工具地圖】免費快速考取 Google Gemini Certified Educator 證照指南

【AI 工具地圖】免費快速考取 Google Gemini Certified Educator 證照指南

想在最短時間內獲得一張 Google 官方免費 AI 證照嗎?「Gemini Certified Educator」正是近期最熱門的選擇!這是一張專為教育者與學習者設計的 AI 能力認證,只要完成 37 題不限時的選擇題,就能立刻拿到有效期三年的電子證書,還能放到 LinkedIn 為履歷加分。考試重點涵蓋 Gemini 與 NotebookLM 的操作方法、Prompt 輸入技巧、AI 幻覺與偏見的判斷,即使你不是老師,也能透過這張證照展現專業的 AI 應用能力。本文將帶你完整解析:為什麼值得考?考什麼?如何準備?並附上報名流程,一篇搞懂,週末就能輕鬆拿到。

lock-1
全球第一位「AI 官員」上任,阿爾巴尼亞任命 AI 為內閣

全球第一位「AI 官員」上任,阿爾巴尼亞任命 AI 為內閣

從 AI 官員到語音翻譯,AI 這週正式「入職」現實世界。 阿爾巴尼亞任命全球首位 AI 部長,開啟政府決策新實驗;Google Meet 推出 2 秒內完成的即時語音翻譯,打破語言隔閡;Claude 則正式變身職場助理,能幫你轉檔寫簡報;而在內容世界,AI 播客工廠每週量產 3,000 集節目,一集成本不到 1 美元。 但這波 AI 熱潮是否過熱?OpenAI 董事長 Bret Taylor 坦言「泡沫存在,但這沒關係」,因為創造力會留下來──這週的新聞,也讓我們看見 AI 正從實驗室,跨出螢幕,成為真正的社會角色。

lo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