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手包 #4 行銷人專屬AI 技能】別再硬寫社群文案了! 用 AI 把常見的 5 個錯誤 一秒優化成高互動貼文
你不是文案寫不好,而是寫得太「不像人話」。這篇文章整理社群文案中最常見的 5 種錯誤──包含開頭太平淡、資訊堆疊、語氣太官方、問句沒鋪陳、節奏太差──每個錯誤都附上改寫示範與 AI 提示詞,讓你快速寫出有畫面、有互動的社群貼文,不用再對著空白頁硬擠字。

你是不是也常有這種感覺?
明明花了整整一個小時斟酌每個字,貼文一發出去卻只有兩個讚,其中一個還是自己按的。
你翻遍社群帳號,模仿別人那種「高互動」的語氣、架構和開頭句式,但成效依舊沒什麼起色。
其實問題不在你寫得不夠努力,而是「你寫的方式跟滑手機的人思考邏輯不一樣」。
社群文案不是小論文,它更像一場「幾秒鐘內的情緒互動」。
如果你的開頭不夠吸睛、語氣太像公告、整段話密密麻麻沒節奏,再好的內容也不會被看見。
好消息是:這些錯誤可以被拆解,也能透過 AI 快速修正。
這篇文章,我會拆給你看社群文案中最常犯的 5 種錯誤,每一種都搭配實際改寫策略與 AI 提示詞,讓你從此不再硬寫,而是讓 AI 成為你的文案優化助手。
錯誤一:開頭沒吸引力,第一句就被滑掉
大多數人寫社群文案的開場,都太「禮貌」、太「完整」,但完全沒「抓住眼球」。
像這種開頭你一定不陌生:
「我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行銷策略的小觀察」
「這是我們近期在專案中得到的一些心得」
聽起來很完整,但滑手機的人根本不會停下來,因為這些句子沒有情緒感、懸念感、衝擊感。
在社群裡,貼文的第一句就是你的「開場拳」。打不中,就被滑掉。
真正有效的開頭,往往有以下幾種特徵:
- 丟出一個意想不到的數據或對比
- 直接講出一個痛點或反常識的觀點
- 用一句問題句引起共鳴
例如,把剛剛那句改成:
「你知道嗎?80% 的社群貼文在第一句就輸了」
「我們以為這樣寫會有效,結果觸及只剩 1/3」
「你的貼文為什麼沒人理?可能就卡在這一句」
是不是立刻有感覺了?
用 AI 這樣優化開場句
如果你已經寫好了貼文內容,但第一句總是不知道怎麼改,可以這樣請 AI 幫忙:
提示詞:
請幫我把以下貼文內容,改寫出 3 種吸引人的開場句。語氣可以更有衝擊感、提問感,適合 IG / Threads 這類平台:
[貼文原文]
你可以讓 AI 給你不同語氣的版本,再挑一個最符合你品牌語感的使用。
比你自己從空白開始想,快太多了。
錯誤二:整段都在講功能,卻沒有畫面與情緒
這是許多品牌/團隊在介紹產品或服務時最常掉入的坑。
為了「說明清楚」,結果把三個功能、五種優點、一堆數據全部擠進同一段文字。讀起來像產品說明書,但不是社群貼文。
例如這樣的寫法:
「我們的工具支援多平台登入、自動化排程、內建分析模組,能幫助你更有效率地管理行銷流程。」
這段內容沒錯,但也沒感覺。
因為它沒有任何畫面、情境或情緒的代入點,使用者會滑過去,或在心中默默想:「所以呢?」
正確做法是什麼?
把這些資訊轉譯成一個使用場景或生活化畫面,讓人腦中有畫面、心裡有感覺。
例如改寫成:
「早上 8 點,你還在排行銷信,別人已經讓工具幫他自動寄完了。」
或是:
「我們做了一個行銷人專用的排程工具,讓你週一只要排一次,週末都能放空。」
是不是瞬間就能感覺到:這東西在什麼時候幫得上我?
用 AI 這樣幫你改寫
如果你已經寫好了一段「功能型文案」,但覺得太硬、不夠吸引人,可以這樣請 AI 幫忙:
提示詞:
請幫我把以下產品介紹,改寫成適合 IG 的貼文風格,語氣生活化、有畫面感,不要像廣告:
[原始功能說明]
你也可以進一步補充受眾(例如「寫給行銷人」、「寫給創作者」),讓 AI 更準確地幫你對話轉譯。
比起硬講功能,你真正想做的是:讓對方看到自己的需求。
錯誤三:敘述沒有故事性,缺乏脈絡與代入感
你應該看過這種文案:
「我們推出了全新的功能,讓你能更輕鬆地管理帳號。」
這句話乍看沒錯,但它完全沒有「發生什麼事」的感覺。
它像一個結果,不是一個經過,也不讓人知道「我為什麼要在乎這個」。
社群貼文如果沒有時間感、主體感、轉折感,就很難讓人產生共鳴。
簡單來說,你沒講故事,讀者就不知道該從哪裡進入。
正確做法是什麼?
把你想講的重點包在一個小故事裡,就算只有兩句,也能有「情境 + 轉折 + 結果」。
例如:
「上週我們測了一個功能,結果不到 3 小時就有 50 人用爆。」
「一開始我們也不確定這功能有沒有人用,但我們還是偷偷上線了…」
「這功能原本只打算內部用,結果同事狂敲碗要外開。」
這些都不是寫小說,而是提供一點點背景,讓讀者進得來、感覺到、願意看下去。
用 AI 這樣幫你補上故事與脈絡
如果你手上的貼文已經寫出來了,但就是太平、沒感覺,那就讓 AI 幫你「補個故事」。
提示詞:
請幫我把以下貼文,補上更有故事感與情境脈絡的開場句或轉折句,讓整體更有代入感與人味:[原始貼文]
你也可以指定語氣:「輕鬆口語一點」、「像朋友聊天」、「有點懸念」,讓 AI 幫你重組前後順序,營造節奏與故事性。
這樣一來,貼文就不再只是「告訴」,而是「引導」。
錯誤四:問句濫用,但前面沒鋪陳,讀者只想略過
很多人會在貼文最後補上一句問句,想讓大家留言或互動,例如:
「你有什麼想法呢?」
「你會怎麼選擇?」
「你覺得哪個比較好?」
看起來像是製造互動,其實效果通常極差。因為這些問句前面沒有鋪陳、沒有情境、也沒有引導,問得太快、太空泛,反而讓讀者不知道怎麼回。
簡單來說,不是問了,別人就會想回答。
社群互動是一個節奏鋪陳的結果,不是一個標點符號的魔法。
正確做法是什麼?
好的問句,往往是「經過一段鋪陳後的邀請」,而不是「沒有上下文的單句」。
你可以先描述一段情境、舉出幾個常見選項、甚至加入個人立場,最後再用問句收尾。
例如:
「我們測過三種 IG 照片排版方式:一致風格、跳色對比、隨機混搭。結果最受歡迎的竟然是…你覺得是哪一種?」
「最近在看 ChatGPT 的 API 定價方案,一邊很便宜但速度慢,一邊效能好但價格硬。你會怎麼選?」
這樣的問句不是為了「問而問」,而是讓人有話可說、有參與感。
用 AI 這樣幫你補上鋪陳與提問節奏
如果你貼文尾巴只剩下一句「你覺得呢?」、「留言告訴我」,不妨請 AI 幫你補回前面的鋪陳段落。
提示詞:
請幫我補強以下社群貼文的鋪陳邏輯與情境描述,讓結尾的提問更有互動感,適合 IG / Threads:
[原始貼文]
你也可以加一句說明你希望的選項數量(例如三個情境選項)、風格(口語、有點衝突感),讓 AI 更貼近平台語境。
錯誤五:句子太長、節奏太亂,讀起來很累
有時候不是你寫得不好,而是讀者根本讀不下去。
許多社群文案的問題不在內容,而在「排版」與「節奏」:
「我們這次推出了全新的活動計畫,預計會從 9 月開始陸續上線,涵蓋了實體講座、直播場次與線上課程,如果你有興趣的話,記得關注我們的最新消息喔。」
這樣的句子放在 IG、Threads 或 Facebook 上,就是一場眼睛的災難。
因為在社群裡,節奏 = 可讀性。沒有段落、沒有留白、語句冗長,只會讓人直接滑過。
正確做法是什麼?
一段兩行內、一句一重點、斷句清楚、有留白節奏感。
不要怕空行、不要怕短句,社群不是報告,是「讓人停下來的對話」。
舉例來說,剛剛那段文字可以改成:
我們 9 月開始有一系列新活動。
講座、直播、線上課程都會上線。
如果你有興趣,這次真的不要錯過。
是不是感覺瞬間就「好讀」很多了?
用 AI 這樣幫你調整句子與節奏
如果你已經寫好了貼文內容,但總覺得太硬、太長、不太適合社群格式,可以這樣請 AI 幫你重整:
提示詞:
請幫我把這段社群貼文內容重新分段,調整節奏與句子結構,適合在 IG / Threads 上閱讀,語氣不變:[原始貼文內容]
你也可以額外指定想要的「每段行數」、是否希望有「換行停頓」、或加入 emoji/段落符號,讓格式更貼近你習慣的平台語言。
文案優化不是靠靈感,是靠拆解+提示詞
你不需要天生會寫文案,也不需要每天熬到半夜等靈感來敲門。
你只需要一套邏輯清楚、能快速修正的文案優化方法──這篇文章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寫的。
我們一起拆解了 5 種最常見的社群貼文錯誤:
- 開頭不吸睛
- 滿篇功能但沒畫面
- 太像公告沒人味
- 問句太空泛
- 節奏太亂看不下去
並且給出每一種錯法對應的 改寫思路 + AI 提示詞,讓你從判斷問題、到優化內容、到重寫格式,全流程都能交給 AI 協助完成。
你現在可以做的下一步是:
打開你過去三個月表現最差的一篇社群貼文,套用其中一組提示詞,讓 AI 幫你重寫一次看看。
你會驚訝,那些你以為沒救的內容,只是缺了一點節奏、語氣、故事感。
🎁 免費下載 GenAI 新手指南
我們幫你準備好一份入門手冊,教你從零開始,讓 AI 幫你做事。
新手包只對註冊用戶開放喔!
點下方的免費 Subscribe,馬上下載新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