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新手包 #3 工作效率全加速】新手最容易忽略的 AI 生產力加速技巧:別再當個「複製貼上」的 AI 搬運工!

【AI 新手包 #3 工作效率全加速】新手最容易忽略的 AI 生產力加速技巧:別再當個「複製貼上」的 AI 搬運工!

當你興沖沖地開始使用 AI 工具時,是不是也曾陷入一個迴圈:

你問:「幫我寫一封信。」

AI 答:「好的,信件內容在此。」

你問:「幫我寫一份簡報大綱。」

AI 答:「好的,大綱內容在此。」

…然後,你花了很多時間在修改 AI 產出的內容,最後還是覺得不太滿意?

如果是,恭喜你,你正在經歷每個新手都會踩的坑。你以為 AI 是個魔法師,但你更像是個「AI 搬運工」,只是把 AI 產出的東西搬過來,複製貼上,沒有真正發揮它的潛力。

這篇文章不會教你複雜的咒語,而是會帶你從根本理解 AI 是什麼,以及如何用「人話」驅動它,將它變成你的超強副駕駛。我們將透過幾個簡單的比喻,拆解 AI 生產力加速的核心,讓你從此告別無效的對話,真正做到「用 AI,快十倍」。

為什麼你與 AI 之間總有「溝通障礙」?

你可能以為 AI 是個無所不知的萬能助手,只要你給它一個指令,它就能精準地完成任務。但事實上,AI 像一個非常聰明的「實習生」。

你對一個新來的實習生說:「幫我做一份報告。」

他可能會問:「報告主題是什麼?目標讀者是誰?報告格式需要什麼?」

但你對 AI 說:「幫我做一份報告。」

它卻會直接給你一份它「認為」的報告,因為它不會主動發問。

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你沒有提供足夠的背景資訊,也沒有給出明確的指令。你以為 AI 懂你,但它其實像個盲人摸象的實習生,只能從你簡短的指令中猜測你的意圖。

常見的 AI 溝通錯誤:

  • 太簡短: 只有一個簡單的關鍵字或句子,如:「寫一篇部落格文章」。
  • 太模糊: 指令不夠具體,如:「幫我寫得更好」。
  • 太籠統: 沒有指定角色、情境或目標,如:「幫我寫一則廣告文案」。

這些都是導致你與 AI 溝通障礙,最終效率低落的主要原因。但別擔心,解決方法其實非常簡單。

讓 AI 成為你的「分身」:三大核心技巧

要讓 AI 真正發揮作用,你必須學會一個核心思維:把 AI 當作你的「分身」或「專業副手」來驅動。你不再只是命令它做事,而是賦予它一個角色、一個目標,讓它能像你一樣思考,甚至比你更專業。

這一切都圍繞著一個簡單的概念:「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聽起來很學術,但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給 AI 的一份「工作說明書」。

這份說明書包含三個關鍵要素:「角色」(Persona)、「情境」(Context)、「目標」(Goal)。

技巧一:給它一個「角色」— 你不是在跟機器對話,而是在跟一個專業人士對話。

想像你正在為公司的產品寫一份廣告文案。你不會隨便找一個路人來寫,你會找一個專業的「廣告文案撰稿人」。

新手:

「幫我寫一則廣告文案,關於我的產品。」

專家:

「請你擔任一位有 10 年經驗的廣告文案撰稿人。我們的產品是一款專為上班族設計的健康餐盒,主打便利、美味、營養均衡。請你為這款餐盒寫一則能引起共鳴的 IG 廣告文案。」

看到差別了嗎?當你給 AI 一個角色,它會立即進入這個角色的思維模式,並提供更貼近專業水準的回答。它可以是「一位專業律師」、「一位資深行銷經理」、「一位幽默的脫口秀演員」,甚至是「你的老闆」。

技巧二:給它一個「情境」— 把故事的「前因後果」都說清楚。

當你給 AI 一個任務時,它需要知道這個任務發生的「背景」是什麼。就像你讓一位設計師畫一張圖,你必須告訴他這張圖是要用在哪裡、給誰看、目的是什麼。

新手:

「幫我寫一個社群貼文。」

專家:

「這是一則社群貼文,目的是宣傳我們即將舉辦的線上講座,主題是《如何利用 AI 提升工作效率》。講座的目標族群是 25-40 歲的上班族,他們對 AI 有初步了解但不知道如何實際應用。請你根據以上情境,用輕鬆、有趣的語氣撰寫一則社群貼文,並在文末加上報名連結。」

加上情境就像是給 AI 一張「地圖」,它能因此知道自己在什麼位置、要往哪個方向走,而不是漫無目的地亂竄。

技巧三:給它一個「目標」— 精準下達你的指令,並設定清晰的格式。

AI 最害怕的就是模糊的指令。如果你的目標不明確,AI 產出的內容就會像一團棉花糖,看起來蓬鬆但沒有實質。

新手:

「幫我整理這段文字的重點。」

專家:

「請幫我整理以下這篇財經新聞的重點。請你用條列式的方法,分成三個重點,並在每個重點後附上你的分析或見解。」

明確的目標不僅能讓 AI 產出更精準的內容,還能幫助你更好地管理你的產出。你可以要求它以「表格」、「條列式」、「心智圖」、「程式碼」等特定格式呈現,讓你的工作流程更順暢。

從「單次對話」到「持續迭代」— 讓 AI 成為你的「學習夥伴」

當你學會了以上三個技巧,你已經超越了 90% 的 AI 新手。但要真正成為 AI 高手,你還需要掌握一個更進階的思維:把與 AI 的對話視為一個「持續迭代」的過程。

你可能會發現,即使你給出了非常完整的提示,AI 的第一次回答可能還是不盡人意。這時候,不要急著複製貼上,而是要「回饋(Feedback)」給它。

你可以這樣做:

  1. 告訴它哪裡好,哪裡不好: 「你的第一段寫得很好,但第二段語氣太過嚴肅,可以再活潑一點嗎?」
  2. 提供一個範例: 「這個格式不是我想要的,可以參考這個範例格式幫我重新整理嗎?[附上範例]」
  3. 要求它從不同角度思考: 「你剛才提供的點子很棒,但有沒有更具備創意、更天馬行空一點的提案?例如從動漫迷的角度來寫?」

這種「持續回饋與優化」的過程,就像是你在跟一個實習生或同事合作。你不斷地給出指導,他們就不斷地進步。最終,你將會得到一個越來越貼近你需求,甚至超乎你預期的結果。

你的下一步:擺脫無效工作,成為 AI 時代的「指揮官」

學習 AI 並不是要你成為一個技術專家,而是要你成為一個懂得「駕馭工具的人」。當你不再只是個複製貼上的「AI 搬運工」,而是懂得用「角色、情境、目標」來驅動 AI 時,你將會發現你的工作效率會呈指數級增長。

現在,是時候採取行動了!

試著從你日常最常做的三件重複性工作開始,例如:寫Email、製作簡報大綱、撰寫會議紀錄。然後,運用今天學到的「角色、情境、目標」三大技巧,重新設計你的 AI 提示。

你將會發現,過去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可能只需要五分鐘。這多出來的 55 分鐘,你可以用來做更有價值、更有創造力的事情,例如:發想更棒的專案、學習新技能,或是單純地享受生活。

AI 時代已經來臨,但它不會取代你,只會取代「不用 AI 的人」。現在,你已經拿到了加速器的鑰匙,下一步就是啟動它,加速你的職業生涯吧!

想成為 AI 時代的生產力高手嗎?我們為你準備了一份《AI 新手包》,內含 10 個最實用的 AI 提示範本,涵蓋寫作、簡報、行銷、程式碼等多個領域,讓你馬上套用,立即提升效率!點擊這裡免費下載!

🎁 免費下載 GenAI 新手指南

我們幫你準備好一份「AI 生產力加速器:簡報、Excel、會議紀錄一次搞定!」的入門手冊,教你從零開始,讓 AI 幫你做事。

新手包只對註冊用戶開放喔!
點下方的免費 Subscribe,馬上下載新手包!~

Read more

用 TapNow AI 打造你的第一支Kpop MV:從角色生成到剪輯上手的完整教學

用 TapNow AI 打造你的第一支Kpop MV:從角色生成到剪輯上手的完整教學

AI 正在重寫 MV 製作的遊戲規則。 在 TapNow AI 裡,你可以像導演一樣,指揮模型完成角色造型、鏡頭切換與節拍同步——不用攝影棚、不用後期團隊,卻能在幾分鐘內生成宛如韓星出道曲般的影片。 這份指南將帶你從零開始:學會建立偶像角色、運用金屬化與非金屬質感打造畫面層次、安排鏡頭節奏,最後剪出一支真正「能上線的」AI MV。 讓我們一起走進 TapNow 的工作流,親手拍出屬於你的第一支韓風 MV。

lock-1
【PwC Insight Hub】為什麼庫存壓力總是失控?這家製造商用 AI 做到 40% 減量的背後邏輯

【PwC Insight Hub】為什麼庫存壓力總是失控?這家製造商用 AI 做到 40% 減量的背後邏輯

日劇《下町ロケット》(下町火箭)講的是一間小工廠靠自研技術打進大企業供應鏈的故事,熱血背後,其實藏著最真實的製造業痛點——當每個部門都想「多備一點」以防萬一,庫存卻越堆越高。 PwC Consulting 協助一家高精密製造企業導入 AI × IBP 庫存優化計畫,重構權限模型與預測機制,在幾季內削減 40% 可控庫存。這篇案例揭示:減庫存的關鍵,不是砍料,而是讓整個組織都能「看得清風險、算得出彈性」。

Amazon AI 智能眼鏡問世:AI 助配送司機更安全高效,加速最後一哩革命

Amazon AI 智能眼鏡問世:AI 助配送司機更安全高效,加速最後一哩革命

Amaozn 宣布為配送司機推出 AI 驅動的智能眼鏡,結合電腦視覺與多模態 AI,提升配送安全與效率。專為配送司機設計的 AI 穿戴裝置,透過電腦視覺與抬頭顯示,讓司機無需低頭看手機,就能掃描包裹、跟隨導航並確認送達。 從安全到效率,這是亞馬遜對最後一哩配送的又一創新嘗試。 智能眼鏡:免持配送新體驗 Amazon 智能眼鏡專為配送司機量身打造,內建攝影機與抬頭顯示器,整合 AI 感測與電腦視覺,提供導航、危險提示與配送任務資訊。當司機抵達配送點,眼鏡自動啟動,顯示車內包裹位置與步行路線,無需手機即可精準送達。 「資訊就在眼前,讓我更專注、更安全,」內布拉斯加州司機 Kaleb M. 分享,「我能專心看路,不用分心看手機。」眼鏡搭配背心控制器,內含操作按鍵、可換電池與緊急按鈕,確保全天使用無虞。支援處方鏡片與變色鏡片,適應不同光線環境,司機還可隨時關閉感測器,保護隱私。 技術核心:AI 與司機反饋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