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ma 收購 Weavy:打造 Weave創作工具,節點式畫布整合多模型,設計師的「生成工藝」新時代
Figma 收購 Weavy 推出 Weave,以 20 人團隊、400 萬種子打造一個讓設計師真正掌控 AI 的平台。Weave 不是取代創意,而是放大創意。讓設計師從「AI 使用者」升級為「生成工藝師」。
Figma 宣布收購以色列 AI 創作平台 Weavy,並將其整合為 Figma Weave,推出下一代 AI 原生創作工具。Weave 以 節點式畫布 為核心,整合多款頂尖 AI 模型(Sora、Veo、Flux、Ideogram 等)與專業編輯工具,讓設計師超越「單一提示」,進入「生成工藝」(Generative Craft)時代。
Weave 核心技術:節點式畫布 × 多模型整合
Figma Weave 特色一覽:
功能 | 說明 |
|---|---|
節點式畫布 | 類似心智圖介面,每個節點代表 AI 模型或編輯步驟 |
多模型並行 | 同時呼叫 Sora(電影級影片)、Flux(寫實圖像)、Seedance(動畫)等 |
分支與混搭 | 同一輸出可分支測試不同模型,或混搭多個 AI 結果 |
專業編輯工具 | 調整光影、遮罩物件、色彩校正,支援 VFX 級精修 |
生成管道 | 每步輸出自動餵入下一步,實現「AI 輸出即素材」 |
設計師可:
- 用 Seedream 生成精準物件
- 用 Veo 轉為動畫
- 用節點分支測試 Flux 寫實風格
- 手動遮罩 + 色彩校正 → 最終產出
Figma 設計哲學:AI 是「起點」而非「終點」
Figma 執行長 Dylan Field 強調:
「AI 輸出是新媒介,而非成品。第一個提示只是起點,真正出眾的作品來自『生成 + 工藝』的結合。」
Weave 定位:
- 超越「Good Enough」:AI 產出只是「中等」,需人工精修才能「偉大」。
- 生成工藝(Generative Craft):AI 提供靈感,設計師負責塑造風格與觀點。
- 開放生態:支援多模型選擇,避免單一廠商綁定。
Weavy 團隊:設計師創辦,11 個月爆發成長
Weavy 由四位背景互補的創辦人領軍:Lior 曾任 Fiverr 產品負責人,深諳用戶體驗;Jonathan Gur-Zeev 是專業動畫師;Itay Schiff 則是 VFX 藝術家與創意總監,過去還經營過動態圖像工作室;另一位 Jonathan A. 則負責工程端,確保技術穩健落地。Designer Fund 創投合夥人 Ben Blumenrose 在投資備忘錄中曾寫道:「Weavy 用節點式 UI 讓專業工具如 Nuke 變得親民,同時保留了強大的彈性。」
短短 11 個月,這支團隊展現驚人爆發力:產品每週迭代,功能由社群反饋驅動;不僅吸引獨立創作者,更獲得 NVIDIA 等企業團隊採用;他們還積極經營社群,鼓勵用戶分享工作流檔案,讓創作經驗得以流通與複製。
市場影響:設計工具鏈 AI 化加速
Figma Weave 對比表:
工具 | 特色 | 定位 |
|---|---|---|
Figma Weave | 節點式 + 多模型 + 專業編輯 | 生成工藝平台 |
Midjourney | 單模型圖像生成 | 靈感工具 |
Runway | 影片生成 | 電影級 AI |
Adobe Firefly | Photoshop 整合 | 傳統設計延伸 |
Weave 優勢:
- 瀏覽器原生:無需下載,協作即時。
- Figma 生態無縫:直接匯入設計檔案,支援產品模擬、品牌視覺。
- 企業級安全:符合 Fortune 100 合規需求。
挑戰與展望:AI 創作的倫理與未來
Weave 雖強大,仍面臨挑戰:
- 模型選擇疲勞:多模型並行需設計師具備判斷力。
- 版權爭議:AI 訓練資料來源需透明。
- 技能轉型:設計師從「繪圖」轉向「提示工程 + 工藝編輯」。
Source
Introducing Figma Weave: the next generation of AI-native creation at Figma
Figma’s new app lets you combine multiple AI models and editing t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