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具地圖】Nano Banana pro超強玩法來了!大家都在玩的 10 種用法

Google 最新發布的 Nano Banana Pro震撼登場!這不僅是繪圖工具,更是一個擁有物理常識與世界知識的「大腦」。從一鍵生成專業數據大屏、黑白漫畫自動上色漢化,到可視化解數學題、將論文轉為白板筆記。本文整理了 10 種顛覆性的實測玩法,帶你見證 AI 如何從「模仿」跨越到「理解」。

【AI工具地圖】Nano Banana pro超強玩法來了!大家都在玩的 10 種用法
Gemini Nano Banana Pro 震撼登場

如果你對 AI 繪圖的印象還停留在「畫手會多出一根手指」或是「生成的文字全是亂碼火星文」,那麼 Google 最新基於 Gemini 3 底座打造的 Nano Banana Pro ,將會徹底刷新你的三觀。

Google Gemini 三代全面超車:Google 如何在生成式 AI 戰局重返領先
Google 以 Gemini 三代全面反攻,在多模態與推理能力領先競爭者,重奪生成式 AI 主導權,改寫搜尋與 AI 助理的未來。

Gemini改版介紹可以看看這篇

深度實測:Gemini 3 賦能下的 10 大顛覆性玩法

在過去時間裡,我對這款模型進行了極限壓力測試。結果令人不寒而慄——它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圖像生成器,而是一個具備了「超級大腦」的跨學科專家。與傳統 AI 僅僅是在模仿像素不同,Nano Banana Pro 展現出了驚人的世界知識推理能力:它能像數學老師一樣寫出幾何題的證明過程,像資深編輯一樣將 90 頁的論文濃縮成一張白板筆記,甚至能像結構工程師一樣繪製出精準的結構圖。

這篇文章將帶你深入解析我挖掘出的 10 種頂級應用場景。我們將看到 AI 如何從「藝術創作」跨越到真正的「生產力工具」,以及它如何解決了困擾設計師已久的中文排版難題。

【AI 工具地圖】Nano Banana 創意玩法:40幾種新花樣的應用示範
Nano Banana 不只是模型生成,還能做動作調校、貼紙、電影分鏡。這篇文章要帶你從零開始試出三個創意玩法,讓 AI 生成不再只是「看結果」,而是能夠親手引導角色,創造出更有趣的作品。 如果你上次已經認識 Nano Banana 的基本功能,這次就可以更進一步,把它當成你的創意實驗室。

維度一:邏輯具象化玩法

這是 Nano Banana Pro 與 Midjourney 等傳統繪圖 AI 拉開差距的關鍵戰場。它不再只是「看關鍵字畫圖」,而是先「理解知識」,再將其「視覺化」。

玩法一:「手寫」解題過程

在實測中,我丟給它一道幾何題,並要求它生成一張「解題草稿」。結果讓人震驚:

出給他的題目

  • 邏輯推理:它準確地識別了圖形結構,並給出了正確的輔助線與證明步驟。
  • 視覺還原:它沒有輸出冰冷的印刷體,而是生成了一張充滿生活氣息的筆記本照片——紙張的紋理、原子筆的筆觸、甚至是隨手畫的幾何草圖,都真實得可怕。(以後家長要教小孩簡單多了)
💡
prompt:解答題目,用手寫書體寫題目,並配上輔助線
Gemini產出的教學圖

玩法二:論文轉白板

對於研究生和科研人員來說,這絕對是「夢中情能」。面對一篇長達 90 頁、充滿艱澀術語的 PDF 文檔(例如 Meta 的 Llama 3 技術報告),Nano Banana Pro 展現了恐怖的總結能力。

x的大佬發現的超厲害功能,直接整理95 page的文獻

它不是簡單地摘要文字,而是將整篇論文的核心架構、數據對比、模型路徑,轉化為一張「寫滿乾貨的白板照片」。

  • 資訊密度:白板上的流程圖邏輯清晰,關鍵數據(如 Token 數量、訓練時長)被精準提取並製成圖表。
  • 做法:將prompt丟上去,並複製文獻中的文案,一同傳給ai。
還想看更多嗎?完整內容只對註冊用戶開放喔!
點下方的免費 Subscribe,馬上加入我們~
💡
prompt:
Take this paper and transform in the image of a professor whiteboard image: diagrams, arrows, boxes, and captions explaining the core idea visually. Use colors as well Provided proper attribution is provided, Google hereby grants permission to reproduce the tables and figures in this paper solely for use in journalistic or scholarly works.
文獻轉譯成白板照片

玩法三:百科全書式的結構解剖

以往用 AI 畫結構圖(如汽車零件、建築內部),最崩潰的就是它會生成一堆看起來很厲害但毫無意義的機械結構,旁邊配上像外星文一樣的亂碼。

Nano Banana Pro 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在測試中,無論是「建築結構」還是科幻的「拆解圖」,它都能生成教科書級別的插圖。

生成101大樓結構拆解圖,科技感

知識準確性:它準確地標註了「光波導顯示模組」、「電池模組」、「AI處理器」等專業中文術語,且文字清晰可辨,沒有任何變形。

💡
prompt:
為我生成 [] 的結構解說圖,介紹各個部件,中文字清晰。
為我生成AR眼鏡的結構解說圖,介紹各個部件,中文字清晰

維度二:設計師的生產力革命

玩法四:海報設計一條龍

長期以來,AI 繪圖的死穴就是「中文字」。但 Gemini 3 似乎已經完全攻克了這個堡壘,並且你可以有各種腦洞大開的設計。

  • 電影海報:鬼滅之刃+咒術迴戰大戰的電影海報。

洞察:最驚豔的地方在於,即使同時面對多個角色,它依然能保持敘事的精準度——角色不混、情境不亂。產出的文案不只結構完整、語氣一致,還能寫得繪聲繪影、畫面感十足;甚至連你沒想到的細節,它都先幫你鋪好。

文字上的限制完全不是問題

玩法五:自媒體爆款封面

這絕對是所有自媒體人最期待的功能。Nano Banana Pro 展現出了對社交媒體審美風格的深刻理解。它能精準捕捉「吸睛標題」、「主題插畫」和「氛圍感背景」這三大流量要素。

在實測中,我要求它生成主題的封面:

  • 通勤 OOTD:生成了 5 套風格統一的職場穿搭插畫,標題「一週五天不重複穿搭靈感」採用了醒目的字體。
💡
prompt:
生成ins上的自媒體封面,主題是一週五天的不重複穿搭
生成ins上的自媒體封面,主題是一週五天的不重複穿搭

玩法六:漫畫漢化與漫改

這是一個讓漫畫愛好者尖叫的功能。給它一張日文黑白漫畫,它能直接完成「翻譯 + 嵌字 + 上色」的一條龍服務。

  • 智能識別:它能識別對話框的位置,將日文替換為中文,並保持氣泡形狀不變。
  • 上色:彩色漫畫的精緻度更高,prompt下一下,就可以變出完整的漫畫了。
💡
prompt:
把這張圖變成彩色,翻譯成中文並放在對應的對話框內,其他保持不變,最後以圖片的形式給我。
Prompt:把這張圖變成彩色,翻譯成中文並放在對應的對話框內,其他保持不變,最後以圖片的形式給我。

維度三:感知真實物理世界

Gemini 3 Pro Image 不僅活在數位世界,它似乎對我們身處的物理世界有著深刻的理解。

玩法七:座標生成風景

這是一個非常Geek的玩法。你不需要費盡口舌描述風景,只需要給它一串冰冷的經緯度數字。

  • 輸入 25°2′1″N 121°33′52″E,它能生成台北101在傍晚 7 點的準確光影。

這證明了模型內部整合了強大的地理資訊系統(GIS)知識,它知道地球上每一個角落長什麼樣子。

💡
prompt:
幫我生成座標 25°2′1″N 121°33′52″E,傍晚7:00的風景圖。
幫我生成座標 25°2′1″N 121°33′52″E,傍晚7:00的風景圖

玩法八:產品渲染

電商設計的痛點在於「素材融合」。如何把一張平面的產品圖(比如一張Taylor Swift 的 CD 專輯),自然地放進一個複雜的場景裡? Nano Banana Pro 給出了滿分答案。

將taylor swift 專輯,放入「90 年代美國舊唱片行」。CD 盒上的塑膠反光、周圍舊磁帶的質感、空氣中的塵埃感,完美復刻了那個年代的氛圍。
  • 場景一:放入「90 年代美國舊唱片行」。CD 盒上的塑膠反光、周圍舊磁帶的質感、空氣中的塵埃感,完美復刻了那個年代的氛圍。
  • 場景二:放入「泰勒絲演唱會現場」。這是一個光線極其複雜的場景,但 AI 成功地讓CD 完美融入演唱會現場,透視角度也與周邊也完全契合。產品上的英文字與人像完全沒有變形,這種穩定性令人咋舌。
Prompt:talor swift 的專輯,放在taylor swift演唱會座位區拍照

維度四:創意與細節的驚喜

玩法九:遊戲 UI 生成

作為一個遊戲玩家,我對 AI 生成的遊戲截圖通常不抱期望,因為 UI 總是充滿破綻。但 Nano Banana Pro 生成《英雄聯盟》的結算畫面,細節逼真到可以亂真。

生成遊戲的結算畫面

替換角色:最有趣的是,它甚至可以替換成自己認識的角色。並連下方的遊戲人物表,使用技能都替換,細節程度歎為觀止。

💡
prompt:
生成一個英雄聯盟的遊戲介面,兩名英雄在中路打,一個是炭治郎,一個是進擊的巨人的艾連。
Prompt:生成一個英雄聯盟的遊戲介面,兩名英雄在中路打,一個是炭治郎,一個是進擊的巨人的艾連

玩法十:樂高風格

這是我在測試過程中無意發現的寶藏風格。模型對於「樂高」這種特定的手工藝質感有著極佳的理解。

Prompt:生成哈利波特的樂高風格
  • 它能生成裝在透明盒子裡的 3D 拼豆手辦(如騎士與龍),塑膠顆粒的質感和立體感極強。
  • 它也能生成3d的樂高,甚至將多角色拆解為對應的人物。這種對於「材質」和「工藝」的精準把控,讓它在文創設計領域也有了巨大的想像空間。
Prompt:將哈利波特的佛地魔裝在透明盒子變成樂高公仔

結語:制約我們的,只剩想像力

整理完這 10 種玩法,我最大的一個感受是:Google 這次真的「殺瘋了」。

Nano Banana Pro 的出現,標誌著 AI 繪圖工具已經跨越了「抽卡撞運氣」的蠻荒時代。它不再是一個需要你反覆祈禱的黑盒子,而是一個聽得懂人話、懂物理常識、有邏輯推理能力、且審美在線的「超級助手」

從學術研究到商業設計,從地理還原到文創開發,它所展現出的能力已經滲透到了生產力的方方面面。當 AI 的能力越來越強悍,技術的門檻被無限拉低時,對於我們每一個創作者而言,唯一的瓶頸,或許真的只剩下我們那貧瘠的想像力了。

你的下一個靈感是什麼?不妨交給 Nano Banana Pro 試試,它或許會給你一個超越預期的答案。


目前 Nano Banana Pro 於Gemini的額度有受限,這邊提供了幾個可以免費使用的平台,以供大家​​。也歡迎大家補充!!

Read more

【PwC Insight Hub】從限電停工到數智韌性:製造業如何用 AI 建立不被中斷的工廠?

【PwC Insight Hub】從限電停工到數智韌性:製造業如何用 AI 建立不被中斷的工廠?

2021 年 9 月 26 日晚上十點,新竹某電子廠的供應鏈主管收到一則訊息。 「昆山廠因為限電政策,明早六點起全面停工,復工時間未定。」 他盯著螢幕,第一時間想的不是「損失多少」,而是:「我有哪些料會斷?」手上有二十幾家上游供應商,十幾條產線同時在跑。有些物料是昆山獨家供應,有些雖有備援,但不確定是否能即時補上。更麻煩的是,他不知道這些料「現在在哪」——有些剛出貨、有些卡在倉庫、有些根本不知道生產了沒。 他打開 ERP 想查庫存,但畫面跳出來的是三天前的帳面數字。實際還有多少?夠撐幾天?哪些訂單會延遲?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他開始打電話。先是打給昆山供應商,沒人接。再打備援廠商,對方說「要查一下」,然後就是漫長等待。天快亮時,資料才逐一湊齊,而產線,已經開始缺料。 那一晚,台灣有數十位供應鏈主管在做著同樣的事。盯著通訊軟體、查貨況、發郵件、

為什麼 Google 敢向 NVIDIA 叫板?Ironwood TPU 開火,Nvidia 霸主地位首現裂痕

為什麼 Google 敢向 NVIDIA 叫板?Ironwood TPU 開火,Nvidia 霸主地位首現裂痕

Google Cloud 悄悄把 Ironwood TPU(第七代)切到 GA(General Availability),沒有大張旗鼓的 keynote,也沒有找一堆 KOL 排隊喊「mind blown」,就是默默地在控制台把價格表亮出來,然後把 9,216 顆晶片的 pod 直接掛網。這種「我做好了,你自己來玩」的態度,我給滿分。 Ironwood TPU * 單顆 Ironwood 比 Trillium 快 4.2 倍(FP8) * 單 pod 9,216 顆 → 42.5 ExaFLOPS * HBM 容量與頻寬直接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