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GPT-5 更新亮點:功能總整理、Thinking/Pro 差異與 GPT-4 比較(台灣用戶指南)
GPT-5 正式上線!一次搞懂它與 GPT-4 的差異、五大升級亮點,以及三種版本的使用情境,讓你用對 AI,效率飆升。

2025 年 8 月,OpenAI 正式推出 GPT-5,接管了 ChatGPT 的核心大腦。這次的更新,對老用戶來說是一次徹底的使用習慣改變,對沒碰過 AI 的人,更像是突然多了一個「什麼都會的超級助理」。

先快速告訴你,GPT-5 有哪些關鍵升級:
- 不必再切換模型,GPT-5 包山包海:過去創作要用 o4、複雜推理要用 o3,現在只要開 GPT-5(只能),它會自己判斷用哪種模式,省去來回切換。
- 幻覺大幅降低:回答更穩、更準,減少編故事或給錯資訊。
- 寫程式能力大躍進:修 bug、跨語言改寫、甚至接手半成品專案,都能一次搞定,速度和準確度雙提升。
- 大型任務不斷線,穩定度更新:可以接住研究報告、資料比對這種耗時又複雜的流程。
- 一次交代,自己搞定(Agent 功能):輸入「幫我分析並做成簡報」,它就會自己查資料、整理重點、排好投影片,你只要收檔案。
如果你過去覺得 AI 還需要「手把手教」,GPT-5 會讓你第一次感覺到,AI 可以自己動手做事,而且做得很像你要的樣子。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次更新的重點亮點,以及它和 GPT-4 之間的差別。
GPT-5 是什麼?
GPT-5 是 OpenAI 在 2025 年 8 月推出的最新大型語言模型,也是 ChatGPT 的全新核心引擎。它接替了 GPT-4 系列(包含 o1、o3、o4 等不同專長版本),將原本分散在多個模型的能力整合到單一系統中,變成一個全能型 AI。
在定位上,GPT-5 不只是單純的聊天機器人升級,而是能自主規劃與執行任務的 AI 助理。它延續了 GPT-4 的語言理解與生成能力,但在推理、長任務持續度,以及跨工具協作(Agent 能力)上都有大幅提升。
對老用戶來說,這代表使用邏輯完全改變:不再需要手動挑選模型來應付不同任務;對新手而言,則更容易上手,因為 GPT-5 會自己判斷該怎麼做,並把任務做到收尾。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也曾表示,他希望 GPT-5 能成為「全民可用的 AI 助理」——就像電力與網路一樣,人人都能隨時取得、用於日常工作與生活。
換句話說,GPT-5 就像從「多把專用工具」進化成一把會自動變形、能獨立工作的瑞士刀,能在創作、編碼到資料分析自己變換,而且過程更快、更準、更穩定。
台灣用戶怎麼看到 GPT-5?
- 分批推送:OpenAI 會逐步開放,台灣帳號通常需數天~數週。
- 快速檢查:
- 登出再登入 ChatGPT 網頁版;
- iOS/Android App 更新至最新版;
- 模型選單 →「GPT-5 旗艦型」;可切到 GPT-5 Thinking 或 GPT-5 Pro(Plus/企業用戶優先)。
- 免費也能用:免費用戶可使用 GPT-5(有額度/速率限制),重度使用建議升級 Plus 或走 API。
GPT-5 功能亮點
相比 GPT-4,GPT-5 不只是更快或更準,而是在使用體驗與能力範圍上都有質的飛躍。以下五大亮點,是你上手後最有感的差異:
1.一個模型全包所有任務:GPT-5 的三種版本
GPT-5 背後提供 Standard、Mini、Nano 三種版本,系統會透過智慧路由自動幫你挑選最適合的版本:
- Standard:全功能版本,適合深度推理、長文本處理、大型專案等需要精準度與上下文記憶的任務。
- Mini:反應速度快、成本低,適合日常聊天、快速查詢或中小型任務。
- Nano:極輕量,專為即時互動、低延遲場景設計,例如語音助理或即時翻譯。
你不必像 GPT-4 時代那樣,為了不同任務手動切換 o3、o4 等模型。現在從創作小說到整理數據報表,都能在同一次對話中完成,系統會自己決定用哪個「大腦模式」,確保回覆既快又精準。
2.更快更專業的回覆,品質升級

OpenAI 在內部測試中發現,GPT-5 的延遲時間更短,對複雜任務的推理速度提升 20%–40%,模型輸出字元數少了 50-80%。尤其你貼一段更長的文字時,他會切換到更多思考的模式,確保回答得更符合你需求。這意味著:
- 速度:無論是問它一個單純的生活問題,還是請它分析一份百頁研究報告,回覆時間都更短。
- 專業度:在醫療、財經、法律等專業領域,引用資料與推理過程更精準,錯誤率降低。
- 語言風格更自然:能根據情境自動調整語氣,寫報告時更正式,日常對話更親切,讓你不再覺得 ChatGPT 只是一個「會答題」的 AI。

3.寫程式能力大幅躍進

GPT-5 是 OpenAI 迄今最強的程式模型,在 SWE-bench Verified 測試中達到 74.9% 的成功率,遠超目前所有的 AI 模型。
它不只會生成程式碼,更能:
- 跨語言改寫:例如將 Python 轉成 JavaScript,同時優化邏輯與效能。
- 自動除錯:讀懂錯誤訊息並直接提供修正後的程式碼。
- 長程專案接力:能理解並延續大型專案的既有架構,不必重頭解釋背景。
這對工程師的幫助,就像多了一個能即時 Pair Programming 的高階隊友,還不用擔心他會下班。
4.可以讀更長的文件,256K 上下文:長專案不中斷
GPT-5 的上下文記憶窗口擴大到 256K tokens,能一次記住相當於幾百頁文件的內容。這意味著:
- 你可以把整本產品手冊、研究論文或大型數據表一次丟進去,它能完整記住並引用。
- 多步驟專案(如市場分析→策略建議→簡報輸出)可以在同一個對話中持續進行,不會中途「失憶」。
對於需要長時間處理相同任務的用戶,這大幅減少了反覆上傳資料、重複解釋背景的時間。
模型 | 上下文窗口容量 | 約能處理文字量 | 特點與適用場景 |
---|---|---|---|
GPT‑5(OpenAI) | 256K tokens | 約 500 頁以上文字 | 適合長篇專案、報告或複雜任務,記憶範圍大幅優於 GPT‑4,適度兼顧速度與效能。 |
Claude 3.5 Sonnet / Opus 4 系列(Anthropic) | 200K tokens | 約 300 頁文字 | 上下文管理能力強,高效處理多步驟任務,具備道德對齊與多模態支持特性。(Tom's Guide, Reddit, Oncely, anthropic.com) |
Gemini 2.5 Pro(Google) | 約 1,000,000 tokens | 約 1,500 頁文字 | 極長記憶窗口,適合整本書、巨量代碼庫、視音頻資料的處理,適用於超長場景。(blog.google, Google AI for Developers) |
5.更少幻覺,回覆更可信

過去 GPT-4 在面對冷門知識或模糊問題時,偶爾會「很有自信地胡說八道」。GPT-5 透過加強檢驗與「safe completions」機制,讓錯誤資訊發生率降低了約 45%。
現在它會更常在不確定時主動提示「需要查證」或「資料不足」,在專業領域(醫療、法律、財經)尤其明顯,讓你能更安心地引用它的內容。
6.一次交代,自己完成 —— Agent 能力
GPT-5 能理解最終目標,並自動拆解成多個任務完成,中間不需人工干預。例如你輸入:
「幫我分析三家競品並做簡報」
它會依序:
- 搜集並整理競品資料
- 分析優劣勢與市場定位
- 生成圖表與重點文字
- 排版成簡報檔並提供下載
這種自主完成的能力,讓它不只是一個問答工具,而是能「代班」的數位助理。
7.更多整合與個人化功能
GPT-5 支援與 Gmail、Google 日曆 等服務整合,能直接讀取郵件、安排日程,讓 AI 參與你的日常工作流。
同時還能設定對話風格,例如選擇更幽默、更嚴謹或更傾聽型的回覆方式,讓互動更貼近個人偏好。
GPT-5 使用限制一覽
方案 | GPT-5 一般模型 | GPT-5-Thinking 模型 | 達到限制後的動作 |
---|---|---|---|
Free | 每 5 小時 10 則訊息 | 每日 1 則訊息 | 自動切換至 GPT-5 mini |
Plus | 每 3 小時 80 則訊息 | 每週 200 則訊息(手動選擇時) | 自動切換至 GPT-5 mini |
Team | 無限制* | 每週 200 則訊息(手動選擇時) | - |
Pro | 無限制* | 無限制* | - |
GPT-5 vs GPT-4 有什麼不同?
比較項目 | GPT-4 | GPT-5 |
---|---|---|
速度 | 回應時間較長,複雜推理容易卡頓 | 延遲更低,推理速度提升 20%–40%,長任務反應更快 |
準確度 | 專業領域表現不錯,但偶爾出現錯誤或幻覺 | 幻覺率降低約 45%,事實性與資料引用更可靠 |
工具調用 | 需依賴特定版本(如 o3)才有較強推理與工具操作能力 | 整合多版本能力,自動選擇最佳模式並靈活使用工具 |
創作能力 | 文章結構穩定,但情感與節奏略顯生硬 | 創作更自然流暢,情緒表達與敘事節奏更接近真人 |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形容 GPT-5 的推理與專業能力已達到 「PhD 等級」,在許多專業領域的分析與理解力相當於博士團隊。然而,他也刻意淡化了 AGI(人工通用智慧)的說法,強調 GPT-5 不是 AGI,而是一個更穩定、更可靠、人人可用的高效 AI 助理。
相比之下,GPT-4 時期 Altman 更常以「邁向 AGI 的重要一步」來描述,這次明顯更聚焦在實用性與普及化。
Q&A:關於 GPT-5 你可能會問的事
Q1:為什麼我的畫面還沒出現 GPT-5?
GPT-5 已經在 2025 年 8 月 7 日正式上線,並成為 ChatGPT 的預設模型,但因為 OpenAI 採用分批推送的方式,所以不同地區與用戶帳號可能需要幾天到幾週才會看到更新。
另外,如果你是免費用戶,雖然可以用 GPT-5,但每天的使用量會有限制;付費用戶則可享有更高的額度與更快的響應速度。
你可以嘗試登出再登入,或更新 ChatGPT App(iOS/Android)到最新版本,通常就能看到 GPT-5 選項。如果還是沒出現 GPT-5:清除瀏覽器快取、改用無痕視窗;行動裝置改 4G/5G 後重開 App。
Q2:GPT-5 能做什麼是 GPT-4 做不到的?
雖然 GPT-4 已經很強,但 GPT-5 在幾個關鍵能力上有明顯升級:
- 一次搞定不同任務:不必像 GPT-4 一樣切換 o3、o4,GPT-5 會自動在 Standard、Mini、Nano 三種模式間切換,從小說創作到數據分析都能在同一對話完成。
- 處理更長的內容:GPT-5 的上下文記憶可達 256K tokens(約 500 頁),比 GPT-4 的 32K 或 128K 高出好幾倍,能一次消化整本手冊或多份報告。
- 更可靠的答案:幻覺率降低約 45%,特別是在專業領域(醫療、法律、財經)給出的資訊更穩定。
- 更強的寫程式能力:不只會生成程式碼,還能跨語言轉寫、修 bug、延續大型專案,速度與準確度都有提升。
- 自動完成複雜任務(Agent 能力):你只要給一個目標,它會自己拆解步驟、找資料、整理結果並輸出成成品,例如直接幫你做一份完整的競品分析簡報。
Q3:GPT-5 的 Thinking mode 和 GPT-5 Pro 有什麼差別?

GPT‑5 Thinking
這是一種特別的回覆模式,同樣使用 GPT‑5 的核心模型,但在生成回答前會進行更多「思考步驟」(推理步驟,inference steps),來處理更複雜、需要多層推理的情境,例如長篇推導或較具挑戰性的查詢。
GPT‑5 Pro
這是一種進階版,具有更高的推理預算,以及對完整工具集的存取權,如網頁瀏覽、程式執行、圖像生成與檔案分析等。在嚴謹性與準確度方面更進一步,適合研究級任務。
謝謝你讀到這裡,如果這些內容對你有幫助,也歡迎用一杯咖啡的價格支持我們,讓我們能持續創作更多高品質的 AI 教學與實用資源
喜歡這系列的話,也別忘了把文章分享給你的朋友或團隊成員,一起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