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Perplexity 跨足 AI 瀏覽器:Comet 能否顛覆 Google 搜尋霸權?

NVIDIA、Bezos、Eric Schmidt 等矽谷巨頭砸下重金的 AI 搜尋新創 Perplexity,正悄悄策動一場革命。他們不是直接挑戰 Google 搜尋,而是從最難撼動、卻最有用戶「黏著力」的入口切入──瀏覽器。

【科技新聞】Perplexity 跨足 AI 瀏覽器:Comet 能否顛覆 Google 搜尋霸權?

這款名為 Comet 的 AI 瀏覽器,已進入 beta 階段,並傳出與 SamsungApple 等手機製造商洽談預載合作,試圖在下一輪 AI 戰爭中占領手機首頁。


Comet 是什麼?不只搜尋,而是「任務型 AI 助理瀏覽器」

傳統搜尋是人問機器答,Comet 的核心設計則是:「AI 主動幫你完成任務」。

  • 結合個人資料上下文:可讀取 email、日曆、網頁瀏覽紀錄
  • 智慧任務代理(Agentic AI):能主動總結會議、排定行程、找出影片重點
  • 即時互動 Sidecar UI:使用者無需切換分頁即可與 AI 對話操作

這類「任務導向式代理 AI」(Agentic AI)被視為 AI 下一代進化方向,與單純的聊天機器人不同,它更像是一位「副駕駛」。

📌 關鍵詞補充:Agentic AI 是什麼?
指的是能根據上下文自動做出決策、執行操作的 AI 系統。代表產品如 OpenAI GPT Agents、Rabbit OS、Perplexity Comet,特點是更像「使用者的數位代理人」,而非只回答問題的機器人。
【三分鐘輕鬆懂】代理型 AI vs. 生成式AI大對決,Agentic AI vs. GenAI,誰才是未來主宰?
當 AI 不只是「幫你寫」,而是「替你想」──生成式 AI 已經落伍?代理型 AI 正悄悄接管世界主控權!從聊天機器人到自動決策者,AI 正從工具進化成拍板的夥伴。這場科技革命早已啟動,你若還以為 AI 只是會寫文章,就太天真了。這篇文章將一次帶你看懂:誰才是真正能主宰未來的 AI。

為何手機廠願意預載 Comet?揭開三大動機

預裝就是戰略資源。 早期 Chrome 在 Android 裝置預裝即獲巨大市佔,如今 Google 在行動端擁有 約 70% 的瀏覽器市場,Apple 與 Samsung 瀏覽器則共佔約 24%。

而手機廠為何考慮讓位 Comet?其背後動機不只是創新:

  1. 差異化競爭利器:AI 能力成為旗艦機差異化賣點
  2. 掌控數據主權:跳脫依賴 Google,掌握搜尋與分析資料
  3. 協同 AI 助理升級:補強 Siri / Bixby 的實用性與任務導向性

這也反映手機廠對 AI 使用場景的焦慮──如果 AI 未來是主介面,他們不想再錯失主導權。


Perplexity 的佈局節奏與成長野心

  • Comet 尚處測試階段,僅開放 desktop beta,但已有數十萬試用用戶
  • CEO 表示:「我們的目標是 2026 年達到數千萬到上億使用者」
  • 今年初完成 5 億美元 C 輪融資,估值高達 140 億美元

旗下主力產品 Perplexity AI 已是業界關注的新星,主打「即時 AI 搜尋」(Real-time Answer Engine),能即時讀網、標註來源,廣受開發者與白領青睞。

但 Comet 的推出,代表 Perplexity 不滿足於當「AI 版 Google」,而是想當「AI 版 Chrome + Assistant 的混合體」。

【科技新聞】Perplexity 發表 Comet 瀏覽器:AI 助理將接手你所有網路操作
Perplexity 推出 AI 瀏覽器 Comet,主打以對話驅動全網搜尋與操作體驗,重新設計用戶與網路的互動方式。官方表示,Comet 不只是搜尋工具,而是一種「從瀏覽轉向思考」的介面創新,目標是讓使用者在網路上提問、探索、決策的過程更貼近自然思維流。

技術挑戰與隱私焦慮仍待突破

雖然功能強大,Comet 也面臨不少挑戰:

問題類型現象說明
效能穩定性使用者回饋目前操作速度仍偏慢
價格門檻高階版月費約 €200,難以普及
隱私爭議因讀取 email、日曆等資訊,引發資料安全疑慮
平台封閉性iOS 無法自由更換預設瀏覽器,是一大進攻障礙

根據 TechRadar 報導,目前 AI 瀏覽器仍處於早期試水溫階段,多數使用者仍在觀望,是否能從工具走向日常習慣,仍需時間培養。


未來關鍵觀察:瀏覽器會不會變成「AI 作業系統」?

Perplexity 的佈局揭示一個訊號:AI 將不再是 App,而是系統層級的能力。誰能占領使用者的日常操作介面,誰就能主導 AI 時代。

正如 Comet 所示,一個 AI 助理如果能:理解上下文(你瀏覽什麼、何時開會)代你完成事務(搜尋、購票、寫信)與硬體整合(手機相機、語音助理)
它就能成為未來的「數位前台」。

OpenAI 也已被爆出正打造類似 AI 瀏覽器,而 Google 則面臨自己 Chrome 和 Gemini 的整合困境——廣告商不喜歡 AI 總結,因為會少點擊。

這一切,讓這場看似只是「換一個瀏覽器」的戰爭,實則關乎 AI 世代「誰掌握使用者的起點」。


跟我們有何關聯?

  • 對創作者/知識工作者:Comet 有潛力成為 AI 新助手,但效能與隱私仍需評估
  • 對品牌與開發者:AI agent 瀏覽器可能是未來行銷與互動入口,值得佈局
  • 對社群經營者:可製作短影音比較 ChatGPT、Perplexity Comet、Rabbit R1 操作差異,吸引用戶關注 AI 工具實用場景

Read more

OpenAI 不演了!收購 Mac AI 專屬工具 Sky,從 ChatGPT 到桌面,工作模式即將大變天

OpenAI 不演了!收購 Mac AI 專屬工具 Sky,從 ChatGPT 到桌面,工作模式即將大變天

OpenAI 又放大招!公司宣布收購 Apple 前員工創辦的 Software Applications Incorporated,其新創的旗艦產品 Sky 是 Mac 上的自然語言 AI 介面,能「看懂」螢幕並直接操作應用。這支 12 人小團隊將加入 OpenAI,把 Sky 的 macOS 魔法融入 ChatGPT,讓 AI 從聊天工具升級為你的桌面助手。 Sky:Mac 桌面上的隱形助手 Sky 不是單純的聊天工具,而是專為 Mac 打造的自然語言介面。它能看懂你螢幕上的內容並直接行動,寫報告時幫你拉資料、規劃行程時自動填入日曆、編碼時即時除錯。 想像一下:你邊寫報告邊問「幫我找最新市場數據」,Sky 直接在 Excel 開檔、

用 TapNow AI 打造你的第一支Kpop MV:從角色生成到剪輯上手的完整教學

用 TapNow AI 打造你的第一支Kpop MV:從角色生成到剪輯上手的完整教學

AI 正在重寫 MV 製作的遊戲規則。 在 TapNow AI 裡,你可以像導演一樣,指揮模型完成角色造型、鏡頭切換與節拍同步——不用攝影棚、不用後期團隊,卻能在幾分鐘內生成宛如韓星出道曲般的影片。 這份指南將帶你從零開始:學會建立偶像角色、運用金屬化與非金屬質感打造畫面層次、安排鏡頭節奏,最後剪出一支真正「能上線的」AI MV。 讓我們一起走進 TapNow 的工作流,親手拍出屬於你的第一支韓風 MV。

lock-1
【PwC Insight Hub】為什麼庫存壓力總是失控?這家製造商用 AI 做到 40% 減量的背後邏輯

【PwC Insight Hub】為什麼庫存壓力總是失控?這家製造商用 AI 做到 40% 減量的背後邏輯

日劇《下町ロケット》(下町火箭)講的是一間小工廠靠自研技術打進大企業供應鏈的故事,熱血背後,其實藏著最真實的製造業痛點——當每個部門都想「多備一點」以防萬一,庫存卻越堆越高。 PwC Consulting 協助一家高精密製造企業導入 AI × IBP 庫存優化計畫,重構權限模型與預測機制,在幾季內削減 40% 可控庫存。這篇案例揭示:減庫存的關鍵,不是砍料,而是讓整個組織都能「看得清風險、算得出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