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淡定應戰 Google TPU 威脅!「我們領先一代」,Meta 數十億美元轉單傳聞讓股價跌 6%,AI 晶片戰開打
當 Meta 傳出轉向 Google TPU、準備砸重金建置第二供應鏈,Nvidia 股價瞬間失血近 6%。Nvidia 淡定一句「我們領先一代」看似硬氣,卻也正式為 AI 晶片市場的「軍備競賽」拉開序幕。
2025 年 11 月 26 日,Nvidia 股價暴跌近 6%,市值蒸發數百億美元,罪魁禍首是 Meta 計畫砸數十億美元購買 Google TPU 晶片的消息。Google 回應:「我們支持 Nvidia 和自家晶片。」這波風波不僅讓 Alphabet 股價漲 6%,還點燃 AI 晶片市場的火藥桶:Nvidia 從無敵霸主變「有敵可追」,Google TPU 從內部工具變外部武器,Meta 轉單象徵企業客戶開始「去 Nvidia 化」。
Nvidia 淡定應戰:我們領先一代,Google TPU 只是陪襯
Nvidia 的晶片不僅是 OpenAI ChatGPT 的「心臟」,更支撐著全球數百家 AI 應用,從生成式 AI 到自動駕駛,都離不開其高效能運算能力。正因如此,Nvidia 於10月成為首家市值達 5 兆美元的企業,市值一度超越蘋果與微軟,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
面對競爭,Nvidia 並未慌亂。在 X(前 Twitter)平台上,他們直言:「我們是唯一能運行所有 AI 模型,並在所有計算環境中運行的平台。」這不僅是技術宣示,更是對投資者的定心丸。
事實上,Nvidia 近期積極擴張版圖:10月,他們與韓國政府及三星、LG、現代汽車簽署協議,供應最先進的 AI 晶片。這不僅鞏固了亞洲市場,還讓 Nvidia 的供應鏈從美國矽谷延伸至全球,宛如一張無形的 AI 帝國地圖。
但自信背後,隱藏著隱憂。Nvidia 的晶片雖性能卓越,卻也面臨供應短缺與高價位的批評。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 AI 部署成本居高不下,一塊高階 GPU 動輒數萬美元,稅務規劃若未優化,可能讓投資回報率大打折扣。
We’re delighted by Google’s success — they’ve made great advances in AI and we continue to supply to Google.
— NVIDIA Newsroom (@nvidianewsroom) November 25, 2025
NVIDIA is a generation ahead of the industry — it’s the only platform that runs every AI model and does it everywhere computing is done.
NVIDIA offers greater…
Meta 轉單傳聞引爆:數十億美元買 Google TPU,Nvidia 霸主地位首現裂痕
這次風波的導火線,是 Meta 據傳將向 Google 購買數十億美元的 AI 晶片,用於其資料中心。Google 的「張量處理單元」(TPU)原本僅限內部使用,透過 Google Cloud 出租給開發者,宛如一場「雲端租賃遊戲」。但若報導屬實,Google 可能打破這一模式,開始對外銷售 TPU,這將是 AI 晶片市場的地震級轉變。
Google 迅速回應:「我們致力於支持自己的晶片與 Nvidia 的晶片。」這聽似中立,實則暗藏野心。TPU 以專為 AI 優化的架構聞名,功耗更低、成本更親民,若進入市場,將直接挑戰 Nvidia 的定價優勢。
果不其然,消息傳出後,Alphabet(Google 母公司)股價上漲近6%,而 Nvidia 則應聲下跌。這場「股價見真章」的戲碼,讓華爾街投資人如坐針氈。
更廣的競爭浪潮:亞馬遜、微軟加入
這場 Nvidia vs. Google 的對決,並非孤軍奮戰。過去一年,亞馬遜推出 Trainium2 晶片,微軟則開發自有 AI 加速器,巨頭們紛紛「自產自銷」,試圖擺脫 Nvidia 的「晶片枷鎖」。
南安普敦大學計算機科學榮譽教授 Wendy Hall 女士一針見血:「這對市場是健康的。投資正大量湧入,但目前除了 Nvidia 之外,沒有真正的投資回報。」
AI 晶片投資熱潮如火如荼,2025 年全球 AI 硬體支出預計超過 2,000 億美元。但回報遙遙無期,讓許多企業望而卻步。
Nvidia 的「一代領先」宣言,猶如 AI 晶片市場的戰鼓,喚醒了沉睡的巨獸。Google、Meta、亞馬遜的加入,不僅帶來「健康的競爭」,更重塑 AI 生態的稅務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