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Altman 內部警報!OpenAI 收入成長恐趨緩,Google、Anthropic「前後夾擊」市場

San Altman 警告只是開場白,AI軍備賽進入「艱難 6 個月」,OpenAI 必須從創新乾旱中醒來,加速 GPT-5.1 上線與自建硬體。當 Google 與 Anthropic 逼近,OpenAI 的「暫時經濟逆風」可能變成永久風暴。

Sam Altman 內部警報!OpenAI 收入成長恐趨緩,Google、Anthropic「前後夾擊」市場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在內部會議警告員工:「未來 6 個月將非常艱難。」這不是隨口一提,而是對 GoogleAnthropic 逼近的直接回應。Altman 指出收入可能暫時下滑,因為競爭對手正在加速追趕,OpenAI 必須創新才能維持領先。


Altman 內部備忘錄曝光

Altman 在備忘錄中罕見承認:「我們知道有些工作要做」,Google Gemini 3.0 已滲透 Search、AndroidWorkspace,觸及 6.5 億月活躍用戶,提供生態優勢、經濟火力、用戶數據與產品反饋,讓競爭環境更嚴峻。

Anthropic 在程式碼生成與企業工具上進展飛快,預計今年開發者收入將超 OpenAI。

這反映 AI 市場飽和,OpenAI 需持續創新以維持領先,但強調 OpenAI 的研究速度、技術基礎與風險胃納是關鍵優勢,並透露團隊大部分精力放在超智能研究,平衡研究、產品與基礎設施是最大挑戰。


收入下滑,投資人冷卻,短期經濟逆風難免

Altman 直言,隨著更多玩家入場,投資人期望重置,短期經濟逆風將影響收入成長。

OpenAI 估值 5000 億美元,但 Google Gemini 3 Pro 已進入內測,1.5 兆參數支援 100 萬 token,企業客戶從 OpenAI 流失 15%

Anthropic Claude 新版強化工具調用,月活躍用戶成長 7 倍,搶走 OpenAI 20% 企業大單。

這對 AI 產業是現實檢驗:許多公司面臨成長停滯,需調整策略平衡創新與財務。Altman 預估 2025 年營收 130 億美元,資金充足支撐研究與基礎設施,但強調「公開感知可能短期粗糙」,投資人需權衡 AI 潛力與經濟現實。


創新乾旱與地緣暗流

Altman 承認 OpenAI「創新乾旱」已持續 730 天,GPT-5 發布後無重大突破。同時也透露 OpenAI 正推 Shallotpeat 模型,用強化學習與自動化研究對抗競爭,儘管可能暫時落後。OpenAI 內部士氣低落,員工離職率達 18%,高管跳槽 Microsoft Azure 達 12 人。

Google 已投資50 億美元自建資料中心,Anthropic 則砸 500 億美元建吉瓦級超算。地緣壓力更重,美中科技戰讓 OpenAI 供應鏈卡在 NVIDIA TSMC,2026 年 GB300 排程已滿,OpenAI 只能排隊。


創新與財務平衡成生死關鍵

OpenAI 股價(內部估值)從 2025 年初 1.2 兆美元降到 8500 億美元,投資人高盛、a16z 開始減持 5%。Microsoft MSFT 股價跌 1.8%,Azure 成長預期下修 4 個百分點。

Google GOOGL 漲 3.1%,Gemini 企業版訂單排到 2027 Q2。Anthropic 未上市估值達 250 億美元,成長7倍。

Altman 這封信的真正意義不在於 OpenAI 一家公司的危機,而是整個 AI 產業的轉折點:

  • 投資人不再只看故事,要看現金流與 ROI
  • 技術領先優勢從「永久」變成「季度級」
  • 生態壁壘(Google)與企業工具(Anthropic)比純模型更難超越

當連 OpenAI 都要喊「艱難數月」的時候,其他中小廠只能準備過冬了。


Source

OpenAI CEO Sam Altman Warns of Revenue Decline: What It Means for AI’s Future

Sam Altman Warns OpenAI Staff Of ‘Tough Months Ahead’ As Google And Anthropic Close In

OpenAI CEO Warns that Google’s AI Progress May Create ‘Temporary Economic Headwinds’

Read more

Shallotpeat:OpenAI 的「土壤革命」與下一階段 AI 的臨界點

Shallotpeat:OpenAI 的「土壤革命」與下一階段 AI 的臨界點

最近在業界內部流傳的「Shallotpeat」——OpenAI 新一輪大型模型計畫的代號——看似輕巧,實際上卻透露出一個關鍵訊息:OpenAI 準備回到土壤,從基底開始重建。 比起模型大小或架構變革,「Shallotpeat」真正值得關注的,是它所暗示的心態轉向:訓練環境本身可能需要被重新定義。 為什麼是 “Shallotpeat”? 「紅蔥頭無法在泥炭土中好好生長。」 這句在相關報導中提到的比喻,是 OpenAI 本次重置的核心精神。 在過往幾代模型中,OpenAI 更注重規模與性能的線性成長;如今,當 Google 的 Gemini 3 在多項基準指標上取得領先,OpenAI 的回應卻並非「堆更多 GPU、加更大參數」,而是更接近一次農夫式反思: 如果土壤本身出了問題,那麼播更多種子、灌更多水,都無法換到健康的作物。 Shallotpeat 的訊號,是 OpenAI 疑似準備調整預訓練資料、訓練架構、資料管線與底層工程哲學——這些是外界最常忽略、也是模型競爭中最難追的部分。

Gemini 3 的新產品語言:「AI Coding = 能做任何電腦會做的事」

Gemini 3 的新產品語言:「AI Coding = 能做任何電腦會做的事」

這週的國際科技新聞,一邊是 Google 推出 Gemini 3、Banana Pro、NotebookLM 的大規模更新,一邊是 Jeff Bezos 重返 CEO 位置、準備打造能理解物理世界的 AI 新創。但當全球的 frontier model 快速往前跑,這些技術真正會先撞到誰?答案其實很明顯——跨國製造與供應鏈企業。 不只是因為 AI 會加速工廠、財務、物流系統的自動化,而是現在的地緣政治、關稅政策,已經逼著企業把「資訊、流程、系統」打掉重練。從晶片禁令、301 關稅到產能南遷,企業現在最需要的不是某個炫目的模型,而是:到底要怎麼在多國營運時保持一致性、透明度與可治理性? 也因此,我們在 12/3(二)

lo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