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答案不精準?關鍵在提問力!10 大職場應用提示詞,教你問對 ChatGPT
在 AI 時代,差別不在「會用多少工具」,而在於你能不能問對問題。想像有一個 24 小時待命的助理——ChatGPT 或 Claude,如果只丟一句「幫我寫報告」,多半會得到冗長卻沒重點的內容;但若能清楚指定角色、目標、限制與範例,AI 就能像精準狙擊槍,快速給出可直接行動的成果。從會議紀錄、簡報開場到數據分析、面試模擬,提問力才是你的 AI 超能力。

為什麼 AI 時代比拼的不是「工具」,而是「提問力」?
想像一下,你有一個 24 小時待命的超強助理——ChatGPT、Claude 或 Gemini。
如果你只丟一句:「幫我寫報告」,結果大多數時候會拿回來一份長卻沒重點的東西。
原因不在 AI,而在 你怎麼問。
會問的人,能把 AI 當成精準狙擊槍;不會問的人,只能拿到一把亂射的機槍。
這就是為什麼 Google、微軟、甚至顧問公司,都把「Prompt Engineering(提示詞設計)」列為關鍵技能。
所以在 AI 時代,真正的超能力不是你「用過幾個 AI 工具」,而是 你能不能問出好問題。
提問力是什麼?新手秒懂版
如果把 AI 想成一個餐廳廚師:
- 你只說「給我做個東西」 → 廚師可能隨便煮個沙拉給你。
- 你說「我要一份【義大利麵】,口味【清爽】,時間【15 分鐘內】,給【兩個人】吃」 → 廚師就能精準交付。
這就是提問力:
👉 用清楚、結構化的方式,把需求講明白。
好問題 = 清楚角色 + 具體目標 + 限制條件 + 範例參考
10 大職場必學 AI 提問場景
以下提供 10 個最實用的職場場景,每個場景我都給你應用場景描述 + 填空框架 + 實際範例。只要把【】裡的字換掉,就能直接用。
1. 會議紀錄與摘要
應用場景:
開了兩小時會議,卻只留下滿桌便利貼。老闆要重點、同事要行動清單,你卻腦袋一片空白。
Prompt 框架:
請幫我整理以下【逐字稿/會議筆記】,輸出格式為:1.
主要決策2.
待辦事項(含負責人)3.
下一步行動時間表
套用範例:
請幫我整理以下「行銷部會議逐字稿」,輸出格式為:1.
主要決策2.
待辦事項(含負責人)3.
下一步行動時間表
2. 客戶溝通模擬
應用場景:
你明天要去提案,但心裡害怕客戶會丟來「刁難問題」。要是能先演練一遍就安心了。
Prompt 框架:
請模擬一位【對象角色】,針對以下【方案/提案】提出【數量】個尖銳問題,
並逐一寫出可能的反駁點。我會回覆,你再模擬客戶回應。
套用範例:
請模擬一位「挑剔的企業客戶」,針對以下「CRM 系統導入方案」提出 5 個尖銳問題,並逐一寫出可能的反駁點。我會回覆,你再模擬客戶回應。
3. 簡報與報告開場
應用場景:
報告開頭卡關?想要吸引注意,但又怕太隨便,AI 可以幫你生出多種版本,讓你挑最合適的。
Prompt 框架:
我有一份關於【主題】的簡報,請幫我設計【數量】種不同風格的開場白:1.
正式專業2.
輕鬆幽默3.
故事帶入
套用範例:
我有一份關於「電商市場趨勢」的簡報,
請幫我設計 3 種不同風格的開場白:1.
正式專業2.
輕鬆幽默3.
故事帶入
4. 數據分析與視覺化
應用場景:
手上有一堆 Excel 數據,卻看不出趨勢,想做簡報卻不知道該用什麼圖。
Prompt 框架:
你是一位數據分析師。
請分析這份【資料類型】,幫我輸出:1.
主要成長趨勢2.
可能的異常點3.
建議適合用【圖表種類】呈現的部分
套用範例:
你是一位數據分析師,請分析這份「月度銷售報表」,幫我輸出:1.
主要成長趨勢2.
可能的異常點3.
建議適合用「折線圖或長條圖」呈現的部分
5. 問題拆解與邏輯整理
應用場景:
老闆突然問:「為什麼專案會延遲?」你腦袋有答案,但說不出條理,這時 AI 能幫你把亂糟糟的想法梳理成一份「邏輯清晰」的簡報。
Prompt 框架:
請一步一步分析【問題】,輸出格式為:1.
背景原因2.
三個主要挑戰3.
可能解決方案
最後請整理成一份【時間長度】內能說完的口頭簡報稿。
套用範例:
請一步一步分析「專案延遲的原因」,輸出格式為:1.
背景原因2.
三個主要挑戰3.
可能解決方案
最後請整理成一份「3 分鐘」內能說完的口頭簡報稿。
6. Email / 公文寫作
應用場景:
回覆客戶的信,怕太冷漠;寫給主管,又怕太冗長。AI 可以幫你調整語氣和長度。
Prompt 框架:
請幫我將以下回覆潤色成「【語氣風格】」的【語言】商務郵件,
長度不超過【字數】。
套用範例:
請幫我將以下回覆潤色成「禮貌但明確」的英文商務郵件,長度不超過 150 字。
7. 學習與研究助理
應用場景:
突然被交付一個陌生主題,卻只有一天準備時間,AI 可以快速幫你建立知識框架,再加上本地案例。
Prompt 框架:
請幫我用【步驟數】步驟解釋【主題】的核心概念,並提供【地區/產業】近【時間範圍】的【數量】個實際案例。
套用範例:
請幫我用 5 步驟解釋 ESG 的核心概念,並提供台灣近三年的兩個實際案例。
8. 專案規劃與排程
應用場景:
接到新專案卻不知從哪開始?AI 幫你拆任務、排優先順序,還能生成甘特圖式時間表。
Prompt 框架:
你是一位專案經理。
根據以下【專案目標】,請輸出:1.
任務拆解清單2.
優先順序(高/中/低)3.
【時間範圍】的時間表
套用範例:
你是一位專案經理。
根據以下「新品上市專案」目標,請輸出:1.
任務拆解清單2.
優先順序(高/中/低)3.
兩週內的時間表
9. 行銷與社群內容
應用場景:
每天要發文卻靈感枯竭?AI 可以根據主題,直接生出互動問題、貼文或短影片企劃。
Prompt 框架:
請幫我針對【主題】,設計【數量】個【平台類型】的內容,要求:【風格/效果】。
套用範例:
請幫我針對「AI 與日常生活」這個主題,
設計 5 個 IG 限動互動問題,要求:有趣、能吸引學生參與。
10. 職涯與面試準備
應用場景:
要轉職卻不知道履歷該怎麼寫?想練習面試卻沒人陪?AI 可以直接扮演人資經理。
Prompt 框架:
你是一位【職稱/角色】。
請幫我檢視這份【履歷/自傳】,指出【數量】個需要優化的地方,
並模擬一場【職位名稱】面試,先問【數量】個常見問題。
套用範例:
你是一位人資經理。
請幫我檢視這份履歷,指出三個需要優化的地方,
並模擬一場「行銷專員」面試,先問三個常見問題。
提問框架總整理
場景 | Prompt 框架(替換【】即可用) | 典型應用畫面 |
---|---|---|
會議紀錄 | 幫我整理【逐字稿】,整理重點決策 | 2 小時會議變 2 分鐘摘要 |
客戶溝通 | 模擬【角色】,針對【方案】提出問題 | 提案前彩排、臨場更從容 |
簡報開場 | 我有【主題】,幫我設計【數量】種開場白 | 報告開頭不再卡關 |
數據分析 | 請分析【資料類型】,建議【圖表種類】呈現 | Excel 變決策地圖 |
問題拆解 | 分析【問題】,整理成【時間長度】回應 | 亂想法變條理說辭 |
Email 公文 | 潤色成「【語氣風格】」的【語言】郵件 | 專業又不失禮貌 |
學習研究 | 用【步驟數】步驟解釋【主題】,舉例案例 | 陌生議題快速上手 |
專案規劃 | 根據【專案目標】輸出任務清單與【時間範圍】表 | 模糊專案變執行計畫 |
行銷社群 | 設計【數量】個【平台】內容,要求【風格】 | 靈感源源不絕 |
職涯面試 | 模擬【職稱】,檢視【履歷】,問【數量】問題 | 練習面試、優化履歷 |
真正的高手,會問比會答更重要
AI 不是要取代你,而是要「放大你的提問力」。
回頭看這 10 大場景,你會發現一個共通點:
它們本來都是日常最耗腦、最耗時的工作 —開會、寫信、做報告、準備簡報、分析數據。但只要多加一句清楚的提示詞,AI 就能把這些瑣碎工作轉化為 省時、省力、可直接行動的成果。
提問力的價值在於:
- 你不是「被動接受答案」,而是「主動引導 AI 生成成果」
- 你不怕AI 搶走工作,而是用它讓自己成果快一步、深一層
- 你從「工具使用者」變成「問題設計師」
想像一下:
- 下班前 10 分鐘,把 2 小時會議變成可交付的摘要
- 週一早上,讓 AI 幫你生出一週社群靈感
- 面試前,讓 AI 幫你模擬考官
這,就是提問力帶來的職場紅利。
從今天開始,請不要再丟模糊問題,練習用這篇文章的「填空框架」代入角色、目標、限制、範例,你就能隨時喚出 AI 超能力。當別人還在摸索怎麼用 AI 時,你已經用提問力,讓 AI 變成你的 會議助理、專案經理、數據分析師、職涯教練。
在 AI 時代,真正的高手,不是知道多少工具,而是能用一個工具做出 10 倍成果,
而這一切,都從一個好問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