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創業,八千萬出場,Vibe Coding 新創 Base44,以 8000 萬美元成功出售

Base44 一人創業賣出 8000 萬美元、黃仁勳與 Amodei 公開交鋒、Midjourney 推出影片功能,中國 AI 主播直播帶貨超越真人,還有英國研究揭露 AI 如何改變下一代的學習方式——這週五則關鍵 AI 現場,一次整理給你。 從技術到產業,從生成到教育,我們也分享了對未來數位素養的觀察與行動計畫。

一人創業,八千萬出場,Vibe Coding 新創 Base44,以 8000 萬美元成功出售

本週焦點事件

  1. 一人創業,八千萬出場,Vibecoding 新創 Base44,以 8000 萬美元成功出售。
  2. 黃仁勳反駁 Antropic CEO Amodei:AI 不該悲觀也不該封閉。
  3. Midjourney 推出「氛圍感」超強的影片生成工具,跨入多模態領域
  4. 虛擬 AI 主播帶貨直播 6 小時,成交破 7 百萬美元
  5. 英國研究:AI 正在悄悄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還有焦慮感)

一人創業,八千萬出場

以色列工程師 Maor Shlomo 打造的 Vibe Coding 新創 Base44,在創業不到半年後,以 8000 萬美元成功出售給 No-code 網站平台 Wix。這款主打「自然語言寫程式」的工具,證明了個人開發者在 AI 時代也能打造出具商業價值的產品。

關於 Base44

  • Base44 主打「vibe coding」:使用者只要輸入自然語言指令就能生成完整應用,包括前端、後端、資料庫、驗證機制、分析與第三方整合(如 email、地圖等)。
  • 六個月內做到 25 萬名用戶、單月營收近 19 萬美元。
  • Shlomo 選擇 Anthropic 的 Claude LLM 作為模型基礎,主要因為成本效益高於 OpenAI。
👨‍💻
Maor Shlomo 的小檔案:

- Maor Shlomo 是 31 歲的以色列工程師,曾在軍方資訊部隊服役,退役後創辦過由 Insight Partners 支持的資料分析公司 Explorium,累積了1.25 億美元募資與 100+ 員工經驗。
- Base44 是他自 2024 年底從備役返隊後,在 2025 年初作為 side‑project 啟動的 AI vibe‑coding 平台,完全自資、他本人是唯一股東,並在不到六個月時間內擴展到約 25 萬用戶,單月淨利達到 18.9 萬美元。

黃仁勳反駁 Antropic CEO Amodei:AI 不該悲觀也不該封閉

Anthropic CEO Dario Amodei 在 5 月接受科技媒體《Axios》專訪時警告:未來五年內,AI 可能會取代多達 50% 的入門級白領工作。他認為,這將讓失業率攀升到 10–20%,對整個勞動市場造成劇烈衝擊。

除了工作,他也擔心 AI 會被用在更危險的領域——像是生物武器、網路攻擊,甚至大規模社會破壞。他強調,這樣的風險不能輕忽,並主張 AI 的發展應由「少數能力足夠的大公司」來主導,政府也應儘早立法監管。

面對 Amodei 對 AI 的各種警告,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 6 月的 VivaTech 大會上,公開對這些看法表示反對。他認為,AI 的未來不該那麼悲觀,也不該被少數人壟斷。

黃仁勳認為,與其收緊控制權,不如讓更多人一起參與 AI 的發展。他強調開放性才是安全的關鍵,因為越多人能參與,就越有機會讓技術在陽光下被監督與改善。

至於大家最在意的「AI 會不會搶走我們的工作」這件事,他倒是沒那麼擔心。黃仁勳認為,AI 的確會讓某些工作變得不同,但它也會創造出更多新的角色和可能性。比起恐慌,我們更應該思考怎麼迎接轉變。

觀察筆記

科技領導者對 AI 的看法,往往來自他們所身處的位置與關注重心。

對 Amodei 來說,AI 是一種「原子級別的力量」——它能夠從根本上重構社會、經濟與權力結構。因此,他認為這樣的技術應該被少數、能力極高的團隊所掌控,並且需要更早、更強的監管介入。

但對黃仁勳而言,AI 更像是一條供應鏈,一個平台、一組工具。他所關注的,不是如何限制風險,而是如何釋放潛能。站在算力與開發者生態的角色上,他自然不會接受「只讓少數公司開發 AI」這種主張。


Midjourney 推出「氛圍感」超強的影片生成工具,跨入多模態領域

Midjourney 於 6 月 18 日正式推出 V1 影片生成模型,允許用戶將靜態圖片轉為 5 秒動畫,並可延長至 21 秒。使用者可透過「自動動畫」或「手動提示」方式控制運鏡與動態,功能目前僅透過官方網站與 Discord 測試提供。

這項功能採計費設計:

  • 每段影片價格約為一張圖的 8 倍;
  • 基礎訂閱方案為每月 10 美元;
  • 專業方案則開放高頻率使用權 。

觀察筆記

從 Midjourney V2 一路用到現在的 V7,我們等這支影片功能真的等很久了,這次終於推出 V1 影片版!你可以說它沒聲音、沒腳本、沒多模態互動,但市面上所有影像生成工具,沒有一個能做出像 Midjourney 那樣「有味道」的內容。

別的工具在追求擬真,Midjourney 一直在走自己的審美系統——
畫面乾淨、有設計感,甚至說是 AI 世代的「美術工具」也不為過。
但唯一讓我們特別有意見的是──阿怎麼生影片比生圖的訂閱費還貴!


虛擬 AI 主播帶貨直播 6 小時,成交破 7 百萬美元

中國知名創業家羅永浩,最近沒有自己上場直播,而是派出他的「數位分身」──由 Baidu 訓練出的 AI 虛擬主播,搭配另一位數位夥伴,一口氣直播了 6 小時,結果成交金額超過 700 萬美元,直接打破他本人上個月的成績。

整場直播推了 133 件商品,畫面中的 AI 主播能模仿人類的肢體動作,還能即時與觀眾互動。據說,產品文案總長超過 13 萬字,全由 Baidu 的 ERNIE 模型自動生成,甚至比真人還懂賣點。

更驚人的是,這場直播開播不到半小時,成績就已經超車羅永浩「真人直播」整場的銷售額。

中國目前有超過 10 萬個虛擬人正在從事直播帶貨工作,根據平台統計,這類 AI 主播不但能節省 80% 成本,平均轉換率還提升了 62%。

觀察筆記

難免有點灌水意味——畢竟 Baidu 的雄厚資本可以輕易造出一場交易額高的直播秀。但也不能否認,中國的直播帶貨背後隱藏著一個千億美元級的經濟體,2023 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就已達約 6950 億美元,佔整體電商 GMV 的 32% 。

有趣的是,中國也出現針對這塊市場的AI廠商——例如海螺 AI(Hailuo AI),就是瞄準文字/圖像轉影片的直播應用,希望成為下一階段「跨模態+帶貨」的AI工具供應商。


英國研究:AI 正在悄悄改變孩子的學習習慣(還有焦慮感)

來自英國 Alan Turing Institute 的一份新研究指出,8 到 12 歲的孩子中,已有 22% 正在使用 AI 工具,但不同學校背景的學生之間,使用率差距非常明顯。

私立學校的孩子使用率高達 52%,而公立學校只有 18%。背後的關鍵差別,不只是「會不會用」,而是老師有沒有意識到 AI、學校有沒有資源讓學生接觸。

這些孩子用 AI 做什麼?大多是創作、溝通、寫故事、做功課,還有不少學生說:AI 讓他們更願意開口表達。

但也有意想不到的反應:有些小學生在知道 AI 模型訓練會耗費大量能源和水資源後,選擇停止使用——這是連大人都很少出現的環保意識。

研究中也提到老師的使用情況:66% 的教師會拿 AI 來做教案、簡報、出作業。整體來看,AI 已經悄悄滲透進教室,只是進得快不快、進到哪一群孩子身邊,是個值得關注的落差問題。

觀察筆記

過去,課本是孩子的知識預設。今天,Prompt 和模型輸出正在成為新一代孩子的語言起點。

AI 工具不只是「幫忙寫作業」的工具,它其實也在默默定義:什麼樣的提問是有效的?什麼樣的語言結構才會被模型回應?
久而久之,孩子的思考方式、表達方式、甚至「理解世界的語言風格」,都可能被這些預設值影響。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特別關注 AI 在教育中的擴散。因為它不只改變了學什麼、怎麼學,更可能重寫「我們學會怎麼學」這件事本身。

無論是英國或是台灣,越來越多 AI 正快速融入我們的教育體系。
從台北的英語對話機器人、生成式教材設計,到屏東學生用 AI 辨識假新聞的課程設計,這場轉變其實已經在發生,只是它走得非常安靜、非常快。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最近啟動了《Start with AI》計畫,一個希望把 AI 工具帶進校園、也帶進更多日常教育現場的行動。
我們相信,數位素養的起點,不該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對話、練習與探索。

AI 是工具,也是語言。我們不能只教孩子怎麼使用,還要一起想清楚:怎麼提問?怎麼辨別?怎麼不被預設值框住?
這場轉變正在發生,我們希望讓更多人站在它的起點上。


喜歡這期內容嗎?有哪一則讓你特別有感?或是覺得篇幅太長不易閱讀嗎?
歡迎回信或私訊我們的 Instagram 告訴我們,我們會偷偷讀大家的回覆然後改進的XD

我們下周見
—AI郵報 編輯團隊

Read more

Meta 收購語音新創 Play AI:加速佈局 AI 聲音技術與超級智慧計畫

Meta 收購語音新創 Play AI:加速佈局 AI 聲音技術與超級智慧計畫

Meta 正式收購語音 AI 新創公司 Play AI,進一步強化其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與佈局。根據 Bloomberg 報導,Meta 已向媒體證實這項收購,並透露 Play AI 的全體團隊將於下週加入 Meta。 Play AI 是一家專注於開發自然人聲合成技術的創業公司,透過 AI 模型生成逼真的語音,並打造一個簡便的語音創作平台。Meta 在內部備忘錄中指出,Play AI 的技術與平台非常契合 Meta 的未來發展藍圖,尤其是在 AI 虛擬角色(AI Characters)、Meta AI 助理、可穿戴裝置(Wearables)、以及音頻內容創作等應用上。 0:00 /0:34 1× 收購金額未公開,顯示 M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