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深度專題】垃圾去哪了?從 AI 辨識垃圾到 ESG 數據追蹤:AIRECO 如何打造智慧回收工廠?
過去十年,全球每年產生的廢棄物已超過20億公噸,預計到 2050 年將增至 38 億噸,增幅約為 70%。而其中只有約 13.5% 被有效回收或再利用。無論是發展中國家缺乏基礎設施,還是已開發國家面臨分類成本過高、利潤過低的現實,「回收」這件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仍是一場看不到成果的苦工。
ESG
過去十年,全球每年產生的廢棄物已超過20億公噸,預計到 2050 年將增至 38 億噸,增幅約為 70%。而其中只有約 13.5% 被有效回收或再利用。無論是發展中國家缺乏基礎設施,還是已開發國家面臨分類成本過高、利潤過低的現實,「回收」這件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仍是一場看不到成果的苦工。
人工智慧
你可能聽過許多 AI 新創公司在做語言模型、影像辨識、聊天機器人, 但很少有一家公司,是讓 AI 學會怎麼搬東西、排產線、甚至自己「組裝物流系統」。 MetAI 做的事不太一樣。它是靠一座「能讓 AI 練功的虛擬工廠」,打開了全新的應用場景。
News
你聽過「掃眼球換加密幣」嗎?由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與 Alex Blania 共同創立的 Worldcoin (現名為 World),結合虹膜掃描驗證(Orb)與加密貨幣發放,將在台灣正式登場。隨著台灣成為亞洲重要新站點,World 將如何影響本地 Web3、生物識別與金融科技發展,也成為產業與公眾關注焦點。 然而,World 在全球推行的同時,也引發了隱私安全、社會公平與國際法規等多方爭議。有人期待它能推動新一代數位經濟,有人則擔憂資料安全與排他性問題。 本篇文章將帶你快速梳理: * World 的核心機制,它為什麼需要你的眼球? * 瞳孔識別的隱私疑慮,你的身體,是誰的數據? * 優點與創新,它能解決什麼問題? * 主要爭議與風險:世界各國為何做出不同選擇? 無論你是 Web3 愛好者、數位隱私擁護者,還是只是單純對「掃眼球換錢」感到好奇,
AI工具
10 秒複製聲音、20 萬字即時轉語音!跟著 MiniMax Audio 教學,一步步打造你的 AI 聲音分身,開啟配音與內容創作新玩法。
專欄議題
人工智慧(AI)和數據的快速發展正改變商業和就業市場。企業越來越依賴數據來提升效率和競爭力,而一些創新公司也在利用 AI 技術解決社會問題,AI 與數據相輔相成。印度的新創公司 Karya 就是其中的先鋒,本文將介紹印度 AI 新創 Karya,如何利用數據零工改善社會經濟;以及全球視角下,AI 與數據為基底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