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

Philo
Meta Connect 2025:六大重磅發布震撼科技界,智慧眼鏡革命正式開啟

Meta

Meta Connect 2025:六大重磅發布震撼科技界,智慧眼鏡革命正式開啟

Meta於2025年9月17-18日舉辦的年度開發者大會Meta Connect 2025,這場被譽為「智慧眼鏡元年」的科技盛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創新突破。CEO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在活動中發布了六項重大產品更新,其中最受矚目的Meta Ray-Ban Display智慧眼鏡搭載革命性顯示技術和神經腕帶控制系統,標誌著穿戴式運算正式進入新紀元。這次發布會不僅展現了Meta在AI和穿戴科技領域的深厚實力,更為整個智慧眼鏡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Meta × Ray-Ban 新世代智慧眼鏡重磅來襲:內建 HUD 顯示器,揮手即可操控未來!

Meta

Meta × Ray-Ban 新世代智慧眼鏡重磅來襲:內建 HUD 顯示器,揮手即可操控未來!

即將登場的 Meta Connect 2025 開發者大會,將為科技界帶來一場前所未有的視覺革命。Meta 與 Ray-Ban 聯手打造的全新智慧眼鏡「Meta Ray-Ban Display」即將正式亮相,這款搭載 heads-up display(HUD)抬頭顯示器的革命性產品,不僅讓「戴眼鏡做菜查食譜」成為現實,更標誌著我們正式踏入真正的擴增實境(AR)時代。

Tucker Carlson激辯Sam Altman:OpenAI前員工死亡事件掀起AI倫理風暴

OpenAI爭議

Tucker Carlson激辯Sam Altman:OpenAI前員工死亡事件掀起AI倫理風暴

一場原本談論AI未來的訪談,演變成針對神秘死亡事件的激烈質疑,版權爭議與企業責任問題浮上檯面 當保守派媒體巨頭Tucker Carlson與科技界領袖Sam Altman在鏡頭前針鋒相對時,整個人工智慧產業都為之震動。這場2025年9月10日播出的專訪,原本應該聚焦於AI技術的未來發展,卻因為一起神秘的死亡事件而演變成一場毫不留情的質疑與辯駁。在長達57分鐘的對談中,Carlson直接挑戰OpenAI執行長對前員工Suchir Balaji離世事件的解釋,不僅揭露了科技巨頭內部的版權爭議,更引發外界對企業倫理與員工安全的深度關切。

2025蘋果秋季發佈會完整解析:史上最薄iPhone Air震撼登場

Apple

2025蘋果秋季發佈會完整解析:史上最薄iPhone Air震撼登場

蘋果公司於台灣時間2025年9月10日凌晨1點舉行了備受矚目的秋季發佈會,以「Awe Dropping」為主題,正式揭曉了一系列令人驚艷的新產品。此次發佈會不僅帶來了全新的iPhone 17系列,更推出了史上最薄的iPhone Air,同時Apple Watch和AirPods產品線也迎來重大升級,展現了蘋果在硬體創新和軟體整合方面的最新成就。發佈會期間吸引了超過150萬果粉線上觀看,成為近年來關注度最高的蘋果發佈會之一。

【AI 新手包 #4 行銷人專屬AI 技能】文案、社群、A/B 測試一次上手:行銷人必學的 AI 工具組合包

AI 行銷速成班:文案、社群、A/B 測試一次上手

【AI 新手包 #4 行銷人專屬AI 技能】文案、社群、A/B 測試一次上手:行銷人必學的 AI 工具組合包

想像一下,如果你的工作夥伴永遠不會累、24小時待命、而且能在幾秒內完成原本需要幾小時的工作,你會想要這樣的夥伴嗎?這就是 AI 工具帶給現代行銷人的革命性改變。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不論你是剛入門的小編、資深的品牌行銷,或是獨自奮戰的自由工作者,掌握 AI 工具已經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必需品。

Atlassian收購瀏覽器公司,正式宣告AI工作流新時代來臨

ai瀏覽器

Atlassian收購瀏覽器公司,正式宣告AI工作流新時代來臨

在科技界掀起巨浪的重磅消息已經確定:Atlassian以6.1億美元現金收購The Browser Company,這家打造了創新Arc和Dia瀏覽器的團隊。這不僅是2025年最具戰略意義的併購案之一,更標志著我們正式進入「瀏覽器即工作平台」的全新時代。Atlassian執行長Mike Cannon-Brookes明確表示:「現今的瀏覽器並非為工作而生,而是為瀏覽而生。這項交易是重新構想AI時代知識工作瀏覽器的大膽一步。」

【AI 新手包 #3 工作效率全加速】全加速我用 AI 省下 2 小時做完的工作清單:實測案例帶你看效率翻倍的祕密

AI 生產力加速器:簡報、Excel、會議紀錄一次搞定!

【AI 新手包 #3 工作效率全加速】全加速我用 AI 省下 2 小時做完的工作清單:實測案例帶你看效率翻倍的祕密

還記得以前每天下班前都會有一種挫敗感嗎?明明忙了一整天,卻感覺什麼都沒完成?那種「時間都去哪了」的困惑,直到我開始用 AI 工具輔助工作後,才徹底改變。現在,我每天可以省下 2 小時,而且工作品質還更好了! 想知道這個轉變是怎麼發生的嗎?今天就來跟你分享我的真實經驗,用最白話的方式告訴你,AI 到底能幫我們做什麼,以及該怎麼開始使用。

lock-1
【AI工具地圖】NotebookLM 重磅升級:影片摘要與多語言支援全面開放,台灣用戶躍升全球前十大市場

notebooklm

【AI工具地圖】NotebookLM 重磅升級:影片摘要與多語言支援全面開放,台灣用戶躍升全球前十大市場

Google NotebookLM 於 2025 年 8 月 25 日宣布重大更新,將 Video Overviews(影片摘要)功能擴展至全球 80 種語言,同時大幅升級 Audio Overviews(語音摘要)功能,為非英語用戶提供與英語版本同等豐富的體驗。此次更新不僅消除了語言障礙,更讓台灣用戶受益匪淺。根據 Google 官方數據,台灣已躍升為 NotebookLM 全球前十大使用市場,顯示本地對 AI 學習工具的強勁需求。

OpenAI 重磅發布:GPT-Realtime 引領語音 AI 新紀元,挑戰 Google 語音霸主地位

OpenAI 重磅發布:GPT-Realtime 引領語音 AI 新紀元,挑戰 Google 語音霸主地位

OpenAI 於 2025 年 8 月 28 日正式發布了革命性的「GPT-Realtime」模型以及全面升級的 Realtime API,這項發布標誌著語音 AI 技術從實驗階段邁向企業級生產應用的重要轉折點。新技術不僅在語音交互自然度上實現重大突破,更透過與電信龍頭 T-Mobile 的現場合作演示,展現了語音 AI 在實際商業場景中的巨大潛力。

Google「Nano Banana」正式發布:Gemini 2.5 Flash Image Preview的技術革命

GOOGLE AI

Google「Nano Banana」正式發布:Gemini 2.5 Flash Image Preview的技術革命

Google DeepMind團隊今日正式揭曉了近期在社群媒體上引起瘋狂討論的神秘AI工具「Nano Banana」的真實身份——它就是Google最新發布的Gemini 2.5 Flash Image Preview。這款被Google官方稱為「state-of-the-art」的圖像生成和編輯模型,已經在LMArena排行榜上榮登全球第一的位置,並即日起在Gemini應用程式中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

Google Flow突破一億影片大關:AI影片生成市場的深度解析與未來思辨

Google Flow突破一億影片大關:AI影片生成市場的深度解析與未來思辨

Google DeepMind執行長Demis Hassabis於8月19日在X平台宣布了一個震撼整個科技界的里程碑:Flow AI影片創作工具自5月發布以來,僅用三個月就突破了一億支影片的創作量。這個數字不僅代表著平均每日110萬支影片的驚人產量,更象徵著AI影片生成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主流市場,正在重塑整個數位內容產業的格局。 從市場數據來看,全球AI影片生成器市場正呈現爆炸性增長。根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最新報告,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4年的6.15億美元增長至2032年的25.6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0%。然而,當我們深入剖析這個現象時,會發現它揭示的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整個創作生態系統面臨的根本性變革。這種變革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機遇與挑戰?又將如何重新定義創意產業的未來? 爆發性增長背後的深層驅動力 技術整合帶來的質變 Flow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如此驚人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源於其獨特的技術架構優勢。與市面上單一功能的AI工具不同,Flow整合了Google DeepMind最先進的三大模型:Veo 3影片生成引擎、Imagen 4圖像

Made by Google 2025:AI 時代下的智慧手機戰略重塑

Google

Made by Google 2025:AI 時代下的智慧手機戰略重塑

Made by Google 2025 發表會不僅僅是一場產品發布,更是 Google 對未來智慧手機生態的戰略宣示。當蘋果在 AI 領域仍在追趕、三星持續依賴漸進式升級時,Google 正透過 Pixel 10 系列重新定義何為「智慧」手機。這場發表會背後隱藏的深層邏輯,正是科技巨頭們在 AI 原生時代的競爭新格局。 為什麼現在是 AI 手機的關鍵時刻? 市場時機的戰略考量 Google 選擇在蘋果九月發表會前搶先出手,絕非偶然。數據顯示,Google Pixel 在美國智慧手機市場僅占 3-4.5% 的份額,遠低於蘋果的 49% 和三星的 31%。然而,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市場佔有率,卻承載著 Google 更宏大的戰略企圖:透過硬體創新來展示 Android 生態系統的真正潛力。 Forr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