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 Path in Tech】蘇姿丰是誰?如何帶領 AMD 從谷底翻身到挑戰輝達

MIT 博士到 AMD 轉型舵手,蘇姿丰用「工程師的工程師」心法,拿下 OpenAI 6GW 大單。解析她的逆轉策略與職涯行動手冊。

【Her Path in Tech】蘇姿丰是誰?如何帶領 AMD 從谷底翻身到挑戰輝達

蘇姿丰是誰|從拆玩具車的女孩,到全球半導體舞台的掌舵者

蘇姿丰(Lisa Su)出生台南,3 歲隨家人移居美國紐約皇后區,在布朗克斯科學高中畢業後,於 MIT 先後取得電機工程學士、碩士與博士。

她早年的研究聚焦裝置物理與半導體互連,畢業後進入德儀、IBM 等公司,參與將銅互連導入製程的關鍵工作——這類看似冷門的細節,正是今日高效能運算的地基。

2012 年加入 AMD,2014 年起出任執行長,2022 年兼任董事長;2021 年,她成為首位獲 IEEE Robert N. Noyce Medal 的女性,這枚被視為「半導體界諾貝爾」的獎章,肯定了她把工程與商業同時拉到高標準的能力。

首位獲 IEEE Robert N. Noyce Medal 的女性 (X: @IEEEAwards)

她的底色|「工程師 CEO」的務實氣質

工程師中的工程師

蘇姿丰常以「工程師中的工程師」自許。這不是口號,而是一種做事方式:先把問題拆開、再把細節做對。她不追求華麗敘事,選擇用作品說話;在 AMD,這份氣質落在兩件事上——聚焦與耐心。

聚焦與耐心

她把公司資源收斂到能真正拉開差距的領域:伺服器 CPU 與資料中心 GPU,並以穩定節奏推進產品節點與生態。當市場喧鬧,她讓團隊按工程節拍往前。這種看不見聲量、卻看得見進度的領導風格,為她贏得廣泛尊敬,也讓外界重新定義「老派 CEO」四個字。

她怎麼帶 AMD 翻身|少一點撒網,多一點重炮

接手時的 AMD 已經陷入連年虧損、產品節奏落後的困境。她沒有「樣樣都追」,而是用幾個明確選擇把戰線縮短:

高效能優先

押注資料中心與遊戲圖形兩條線,讓每一代產品都能在效率與能耗上前進。

把軟硬一起補齊

GPU 不是只靠硬體,生態才是長期差距。她一方面推出 Instinct MI300 家族切入 AI 加速,一方面推進 ROCm 等軟體堆疊,降低開發者遷移成本。

面向真客戶的迭代

她把大客戶的需求與工程路線綁緊,要求團隊用「能部署、能維運」的標準往前,而不是只比規格。

面對質疑|把「痛點回報單」當禮物

當外界對 AMD 的 AI 軟體體驗提出尖銳批評時(如 ROCm 的易用性與相容性),她並未用公關回應;相反地,她隔天就與撰文的分析師長談,逐條對焦細節,並公開寫下「Feedback is a gift(回饋是禮物)」——把批評視為產品路線圖的一部分。這種「厚度」不是情緒管理,而是工程文化:面對真問題,立刻進場修。

她的關鍵一役|與 OpenAI 的「6GW」合作,將 AMD 推向 AI 核心戰場

2025 年 10 月,OpenAI 宣布與 AMD 達成多年期合作:計畫在數年內部署合計 6GW 規模的 AMD GPU 算力,2026 年先上線 1GW;同時授予 OpenAI 以象徵性價格認購 最多 1.6 億股(約 10%) AMD 股票的權證,條件與交付與里程碑綁定。訊息公布後,AMD 股價明顯走高,市場把這視為供應鏈版圖重排的信號。對 AMD 來說,這筆合作是產品力、供應能力與生態可信度的「壓力測試」;對 OpenAI 而言,這是分散供應風險、擴充算力來源的重要步驟。

【科技新聞】OpenAI 攜手 AMD 簽下 6GW AI 晶片大單:撼動 NVIDIA 霸權、重塑全球 AI 供應鏈格局
OpenAI 與 AMD 宣布簽署 6GW AI 晶片合作協議,OpenAI 可持有 AMD 10% 股份,AMD 股價暴漲 34%。此舉標誌 AI 晶片供應鏈從 NVIDIA 獨大轉向多元競爭,揭開「算力新時代」序幕。

從人出發的職涯敘事|不是最吵的聲音,而是最穩的手

她的故事,對許多女性讀者之所以迷人,不是因為她站在鎂光燈前的語速或氣勢,而是她那雙穩定修東西的手:

  • 自信的來源是把事做好:不是喊話,而是交付。
  • 敢做取捨:在充滿雜音的產業裡,選擇一條難但正確的路(高效能第一),拒絕「面面俱到」。
  • 善用批評:把負評當使用者研究,把挫折變改版清單。
  • 溝通不花俏:她把高門檻的工程語言翻譯成「對世界有什麼用」,讓外界看見技術的溫度。

走進她的日常|「工程 × 耐心」的長距離跑

華爾街日報 形容她是「工程師中的工程師」;文中也提到,雖然 AMD 總部在聖塔克拉拉,她與先生定居奧斯汀、每月往返矽谷。這些生活安排,外觀看似平靜,實則暗合她的管理節奏:不追熱點,而是把節拍穩住、把人帶齊、把產品做對。工程領導多半如此——很少轟動,但每一步都在正確方向。

為什麼這一役意義非凡|生態與競合的再平衡

輝達憑藉 CUDA 長期佔據 AI 生態主導權,開發者慣用工具與模型訓練流程深度綑綁;AMD 要切入,必須同時解兩件事:能買到好上手。OpenAI 的長約把「能買到」往前推了一大段,接下來的成敗,則繫於 ROCm 工具鏈的持續打磨與框架相容度,讓開發者不必重學一套才能上手。這不是一次性勝利,而是一場長期的口碑戰。

給正在尋找力量的妳|五個可複製的啟示

把好奇心變成能力

從拆兄長的遙控車開始,她把「想知道為什麼」一路練成「我可以修好它」。

用故事說專業

她總能把晶體管密度、互連材料這些艱澀主題,講成「對用戶更快、更穩、更省」的價值。

接住批評、快速迭代

把每一則抱怨當需求單,讓產品越來越貼近真實場景。

選擇戰場,而不是被戰場選擇

拒絕「樣樣都做」,專心在你能拉開差距的事。

代表性是過程,作品才是定錨

成為 Noyce Medal 首位女性得主意義重大,但她最終是以產品贏得長久尊敬。

IEEE Life Members

FAQ

Q:蘇姿丰是誰?
A:AMD 董事長兼執行長,工程師出身,MIT 電機博士,曾在 IBM 主導銅互連等關鍵技術;2021 年成為 IEEE Noyce Medal 首位女性得主。
Q:她如何帶領 AMD 翻身?
A:聚焦高效能運算、以產品節點與生態為核心;用 MI 系列 GPU 切入 AI,加上資料中心 CPU 線的持續推進,重建市場信任。
Q:與 OpenAI 的「6GW」合作代表什麼?
A:確立 AMD 在未來 AI 基建中的重要供應地位;同時以權證綁定長期利益,把成敗與交付與軟體成熟度緊密連動。

結語|把她的一句話留給你

💡
工程之美,在於「你做的事真的能改變世界」。面對噪音,請先把手上的問題修好;當你能穩定地交付、誠實地面對回饋,你就會在自己的戰場上,漸漸擁有話語權。

Source

Read more

日生投信以三層架構迎戰AI革命:生成式AI將重塑資產管理的工作邏輯

日生投信以三層架構迎戰AI革命:生成式AI將重塑資產管理的工作邏輯

日生資產管理(Nissay Asset Management)研究主管狩小木道憲(Michinori Kanokogi)指出,生成式AI不只是金融業的新工具,而是一種堪比蒸汽機與網際網路的「通用技術革命(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在這場變革中,投資專業人員的角色將從資料處理者轉為關係建立者。對企業而言,停用AI的風險,已遠高於採用它的風險。

GPT × Figma 強勢合體!Brainstorm 到流程圖,全靠一句話!

GPT × Figma 強勢合體!Brainstorm 到流程圖,全靠一句話!

OpenAI 在年度開發者大會 DevDay 2025 發布 Apps SDK,讓 ChatGPT 能直接整合 Spotify、Figma、Canva、Zillow 等應用程式。 用戶只需一句話,就能完成從音樂播放、設計製作、找房比價到行程規劃的全流程操作,無需跳轉任何 App。 這代表 ChatGPT 正在從對話助理進化為 AI 操作平台(AI Operating System),開啟「App 被語意整合」的新時代。

AI 套殼新創的噩夢?淺談 LLM、MCP與 Automations 工具的結合,OpenAI 改變遊戲規則的 Agents Builder

AI 套殼新創的噩夢?淺談 LLM、MCP與 Automations 工具的結合,OpenAI 改變遊戲規則的 Agents Builder

OpenAI 推出的 AgentKit,讓開發者能用可視化介面打造自動化流程,無需程式碼即可串接 ChatGPT 與外部服務,顛覆過往 Zapier、n8n 等自動化工具的地位。這不只是新功能,而是一場讓 AI「開始做事」的革命——從說故事的 LLM,到能執行任務的智慧助理,改寫了整個 AI 應用的遊戲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