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位「AI 官員」上任,阿爾巴尼亞任命 AI 為內閣
從 AI 官員到語音翻譯,AI 這週正式「入職」現實世界。 阿爾巴尼亞任命全球首位 AI 部長,開啟政府決策新實驗;Google Meet 推出 2 秒內完成的即時語音翻譯,打破語言隔閡;Claude 則正式變身職場助理,能幫你轉檔寫簡報;而在內容世界,AI 播客工廠每週量產 3,000 集節目,一集成本不到 1 美元。 但這波 AI 熱潮是否過熱?OpenAI 董事長 Bret Taylor 坦言「泡沫存在,但這沒關係」,因為創造力會留下來──這週的新聞,也讓我們看見 AI 正從實驗室,跨出螢幕,成為真正的社會角色。

開頭先給各位看一張非常有趣的圖片:

在過去兩年,ChatGPT 的留存曲線像坐雲霄飛車:先是從 1 個月不到 60% 的留存率一路下滑,但現在卻奇蹟般地攀升到接近 90%,甚至超越了 YouTube 的 85%。看到這張「微笑曲線」,大家會怎麼想呢?
- 微笑曲線不是第一次出現。
在網際網路與行動網路的歷史上,我們都看過這樣的場景:一個新平台先是爆紅、隨即冷卻,最後因為核心應用或功能的突破,再度迎來長期的使用習慣。像是 Facebook、Threads、各式各樣的手機服務都曾經出現過先降後升的曲線,而這種現象正轉移到 AI 產品身上。 - AI 產品實質意義上的典範轉移 (paradigm shift)
從 2022 年末 ChatGPT 爆紅,到 2025 年短短三年內,大量資金湧入、使用者大規模採用,更重要的是,這場典範轉移並不只發生在單一公司:在歐洲,有 Antropic (Claude)、中國有 DeepSeek,AI 不只是重塑我們的生產力工具,也正在重塑整個全球科技格局。這是典型的典範轉移特徵:它同時改變了技術結構、商業模式與日常習慣。 - 微笑曲線的轉折點「記憶」
很多人應該跟我有相同感覺:以前開新對話,常常要花 5-10 分鐘「重新教育」模型,告訴它你的語氣、思維與偏好;現在有了記憶,這些都變成自然而然的溝通。這個體驗的差異,就是把 ChatGPT 從「一次性工具」拉進「長期陪伴」的臨界點。我自己認為這也是為什麼留存曲線會在這裡出現反轉,不然我原本想轉訂閱 Claude 了 XD。
我自己後來有特別去查詢 ChatGPT 是如何打造出記憶功能的,他們把記憶分成四個模組:互動記憶、近期對話、顯示型記憶,以及最深層的知識記憶。礙於篇幅就不特別在這邊展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Shlok Dhamija 的文章〈ChatGPT Memory and the Bitter Lesson〉,裡面不只拆解了記憶模塊的功能,還提到記憶功能對於使用體驗上的一些 insight。
最後也想邀請大家參加我們即將在週日上午 10:30 舉辦的 Her Path in Tech — 美國科技業留學 × 求職之路。

三位具台灣背景、現於美國科技業工作的女性科技人,將帶來她們從校園到大廠的真實故事:
- 為什麼選擇美國留學?
- 如何成功拿到科技大廠 Offer?
- 在跨國職場中遇到的挑戰與成長是什麼?
- AI 工具如何應用於工程、數據與產品管理的日常?
這是一場 90 分鐘的真實對談,特別適合嚮往海外發展、探索 STEM 的你。
活動時間:2025/9/21(日)10:30 AM – 12:00 PM
報名連結在這裡,期待與大家雲端見面!
本周焦點事件
- 全球第一位「AI 官員」上任,阿爾巴尼亞任命 AI 為內閣
- 每週 3,000 集 Podcast 一集不到 1 美元!AI Podcast 工廠開張
- Claude 變身職場助理,現在能幫你做表格、寫簡報、轉檔案了
- Google Meet 推出即時語音翻譯,2 秒聽見自己講義大利文
- OpenAI 董事長 Bret Taylor:AI 泡沫存在,但這沒關係
還想看更多嗎?完整內容只對註冊用戶開放喔!
點下方的免費 Subscribe,馬上加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