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OpenAI 傳與微軟重談合作條件,為未來上市做好準備?

OpenAI傳出正在與微軟重新協商合作條件,目標是為未來公司上市做準備。微軟可能減少對OpenAI的持股,換取長期技術使用權;OpenAI則希望留更多資金建設超大規模的AI基礎設施,並考慮用「公益導向」方式上市。這些調整可能影響未來AI產業的走向,也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科技新聞】OpenAI 傳與微軟重談合作條件,為未來上市做好準備?
最新消息指出,OpenAI 正與微軟進行新一輪高層談判,討論如何重新安排雙方長期合作架構,並且為 OpenAI 未來可能的公司上市計畫(IPO)做好準備。

這項消息最早由《金融時報》報導,並經《路透社》轉述,引起科技界高度關注。這不只是一場內部財務調整,更可能深刻影響未來 AI 產業的發展方向。

以下是 AI POST 幫你整理的三大重點,並附上我們的深入觀察,帶你快速掌握這件事背後的真正含意。

重點一:微軟可能減少 OpenAI 股份,換取長期技術授權

目前,微軟是 OpenAI 最大的企業合作夥伴及投資者之一。報導指出,微軟正在考慮降低其在 OpenAI 商業部門的股權比例,作為交換條件,微軟將能在 2030 年以後持續獲得 OpenAI 最新 AI 技術的授權。

AI POST 觀察

微軟這個動作其實是非常精明的戰略安排:短期內讓出一些股權比例,能幫助 OpenAI 更容易引入新的投資夥伴並推動 IPO,但長期仍能確保自己持續使用全球最先進的 AI 技術。
簡單說,微軟正以「退一步」的方式,贏得未來十年 AI 的主導權。

重點二:OpenAI 計畫投入更多利潤在大規模 AI 基礎建設

報導提到,OpenAI 正在計劃進行名為「Stargate」的超大型基礎建設計畫(與 Oracle、SoftBank 等企業合作),準備打造全球頂級的超級運算中心,以訓練下一代更強大的人工智慧模型。

為了支應這樣的大型投資,OpenAI 傳出將調整獲利的分配比例,減少發放給投資者的獲利比例,將更多資金投入到內部的基礎設施建設中。

AI POST 觀察

這顯示 OpenAI 不只是想當一個「提供 AI 模型」的公司,更希望建立自己的運算生態系統,擁有更完整的獨立性和未來發展的控制權。
從更大的角度來看,這意味著未來的 AI 競爭,誰擁有更大的運算能力,誰就能掌控技術發展的主動權。

重點三:OpenAI 考慮用「公共利益公司」模式來上市

報導指出,OpenAI 有可能在未來採用一種稱為「公共利益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的方式上市。這種公司結構允許企業賺取利潤並募集資金,但同時必須將「造福社會」作為公司法律義務之一,確保公司利益與社會福祉達到平衡。

這種模式也能回應近年 Elon Musk 等人批評 OpenAI「過於商業化」的疑慮,證明 OpenAI 持續堅持造福人類的初心。

AI POST 觀察

這個做法十分聰明:讓 OpenAI 可以兼顧理想與現實,避免走向純商業化,降低外界疑慮,同時滿足資本市場需求。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這可能意味著未來的 AI 產品將更著重於人性化、社會責任、甚至倫理道德的考量,而不只是追求技術和商業上的成功。

這件事和你我有什麼關係?

OpenAI 的內部結構改變不只是科技圈的新聞,它更象徵了 AI 正在進入更成熟、更全面的發展階段。對工程師、設計師、學生或一般大眾來說,這意味著:

  • 未來 AI 工具可能更容易取得、更易於使用
  • AI 的發展將更強調社會責任,而非單純商業利益
  • OpenAI 將有更多資金打造更強大的 AI 系統,進一步影響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方式

總結

這次的談判與 IPO 籌備工作,展現 OpenAI 正在邁入一個新的轉型階段:從一個頂尖研究機構,到具備全球影響力的 AI 基礎建設企業。
而微軟作為長期合作夥伴,則以巧妙的策略,既鞏固了自己在 AI 產業的地位,也幫助 OpenAI 在商業與公益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點。

無論結果如何,這將是未來 AI 發展歷程的重要里程碑。

你認為 OpenAI 是否該用「公共利益公司」的方式上市?你會支持這樣的企業嗎?歡迎在 Threads 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Source:

Read more

Meta 正在「收購」OpenAI?只是用更狠毒的方式

Meta 正在「收購」OpenAI?只是用更狠毒的方式

上週大家過得還好嗎? 這次丹娜絲颱風給台灣帶來的災情不小,南部和東部尤其嚴重。我的台南老家也被摧毀了,今天南下的高速公路充滿了倒掉的樹。寫這封週報的時候,其實心裡還掛著很多事,但還是想把這週值得關注的 AI 新聞整理好。希望大家都平安,也別忘了在忙碌之餘多多關心身邊的人。 讓我們轉換心情!這週也一樣,精選 5 則值得關注的 AI 新聞,搭配一段觀察筆記, 讓你不只是看熱鬧,也能看懂門道。 本週焦點事件 1. Meta 正在「收購」OpenAI? 2. Google Veo 3 結束測試,全球開放! 3. 針對 300 位軟體高層做的調查報告,揭露 AI 軟體公司的新成長曲線 4. Spotify 爆紅神秘樂團,其實是 AI 生的? 5. AI 幫助一對夫妻成功懷孕?

lock-1
【影音工具教學】用一張照片,拍出電影級特效?Higgsfield 把這件事變簡單了

【影音工具教學】用一張照片,拍出電影級特效?Higgsfield 把這件事變簡單了

過去,電影裡那些超誇張的鏡頭,都是一群專業團隊花大錢、大把時間才拍出來的。 比如《駭客任務》的子彈時間,為了讓主角在空中定格旋轉,現場要擺上幾十台相機,每台各拍一張,再拼成一段連貫的動畫。 但現在,只要一張照片,一個按鈕。 Higgsfield,直接讓 AI 幫你拍出這種級別的特效。

lo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