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滿地履歷,為何還是「招不到人」?AI 人才荒的真相與困境

科技業雖有大量工程師待業,但企業仍喊「缺人」。原因在於 AI 人才稀缺,少數王牌工程師年薪破百萬美元,多數人卻被邊緣化。

科技業滿地履歷,為何還是「招不到人」?AI 人才荒的真相與困境

近年來,全球科技業陷入一個看似矛盾的狀況:工程師的數量比以往更多,卻同時傳出「缺工」、「找不到人」的抱怨。尤其在人工智慧(AI)快速崛起的浪潮下,頂尖 AI 工程師成為極度稀缺的資源,導致市場出現「少數人年薪破百萬美元,大部分人卻苦無面試機會」的極端分化。

本文將帶你全面解析這場「AI 人才荒」的現象:為什麼企業說人滿為患卻還缺人?為什麼 AI 工程師的薪資能高到嚇人?普通工程師和剛畢業的新鮮人又該如何面對?


科技業人才供給暴增,卻仍「缺人」?

畢業生倍增、裁員潮湧現

根據美國官方統計,2013 至 2022 年間,電腦科學學位的畢業人數翻了一倍以上。同時,Google、Meta、Amazon 等科技巨頭近年接連裁員,讓數以萬計的工程師流入市場。

理論上,這應該是史上最容易找到工程師的時代。大量求職者、充足履歷,卻與「招不到人」的企業抱怨形成鮮明對比。

勞工局的預測:程式設計職位將縮水

美國勞工局更預測,到 2034 年,傳統程式設計師的就業人數將比去年還要少 6%。換句話說,雖然會寫程式的人比以往更多,但整體市場對基礎程式能力的需求正在下降。


企業真正要找的不是「程式員」,而是「AI 王牌」

AI 軍備競賽推升超高門檻

隨著生成式 AI、深度學習與模型訓練成為產業焦點,企業渴望找到能真正理解 AI 系統運作、掌握模型調參與優化的人才。

Runway 的執行長 Valenzuela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
「想像一個 AI 模型有上千個旋鈕,你必須知道該餵什麼資料、怎麼調整,才能讓模型正確學習。能做到這件事的人,全世界可能只有幾百位。」

這類「AI 天才」成為各大企業的兵家必爭之地。

薪資分化:百萬美元 vs. 面試難求

這樣的稀缺,直接反映在薪資上:

  • 頂尖的 AI 工程師,年薪超過百萬美元並非罕見。
  • 第二梯隊的人才,薪水也能逼近 100 萬美元。
  • 然而,對大部分工程師來說,能拿到一次面試機會都相當困難

例如,Runway 曾開出 49 萬美元的年薪招募機器學習總監,一週就收到 2,000 份履歷,但最後卻一個人也沒錄取。


新創公司更極端:只要「神童」、不要一般人

Pickle 的「七天工時」文化

另一家名為 Pickle 的 AI 新創公司,甚至開出高達 50 萬美元年薪的職缺,但條件之一是「要找到 prodigy(神童)」。更令人震驚的是,團隊成員必須一週工作七天,其中許多人還住在同一棟宿舍式大房子裡。

公司創辦人直言:他願意等上一年也不隨便錄用,因為在這場「AI 軍備競賽」中,他要的不是普通人,而是能突破極限的少數人。


普通工程師的困境:經驗不再保證機會

Adobe 資深員工的挫敗

55 歲的 James Strawn,在 Adobe 工作了 25 年,原本是平面設計師,後來轉入軟體測試。他的跨界經驗當年被視為優勢,讓 Adobe 的軟體更易於使用。然而,在被裁員後,他發現自己的經歷似乎失去了價值。

即使正在修讀 AI 入門課程,他仍只獲得過一次面試機會。他感嘆:「我以為多年大公司經驗能讓我至少有機會解釋自己能帶來什麼,但事實並非如此。」

Since getting laid off by Adobe in late June, I've applied to over 100 jobs. I've received several rejection messages but just one actual interview, which only happened because one of my LinkedIn… | James Strawn | 112 comments
Since getting laid off by Adobe in late June, I’ve applied to over 100 jobs. I’ve received several rejection messages but just one actual interview, which only happened because one of my LinkedIn contacts was looking out for me. (thanks Rodney Aquino) Colorado unemployment is not paying out. I keep applying for jobs through LinkedIn, Indeed and other services, but each application just seems to disappear into a black hole of AI. I’m 55, but still able to ascend a 14er in under 5 hours (see photo). I’ve also been doing more volunteer work lately. So I’ve tried to make good use of my time since the layoff, but it’s starting to get pretty scary. Ageism and other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re alive and well and especially common in the tech world right now. Has anyone here figured out how to crack this unemployment nutshell I seem to be stuck inside of? | 112 comments on LinkedIn

新人與轉職者面臨更高門檻

對於剛畢業的新鮮人或試圖轉職的人來說,情況同樣艱難。雖然他們積極修習 AI 證照課程,甚至熟練使用 ChatGPT 等工具,但在企業眼中,這些能力仍停留在「表層操作」。

對比之下,企業更願意投資於能立刻帶來突破的「10 倍工程師」。


「10 倍工程師」思維加劇兩極化

低階工作被自動化,資源集中高端人才

隨著 AI 自動化逐漸取代部分基礎工程工作,企業更有餘裕將資源集中到少數高端人才身上。所謂的「10 倍工程師」——一人能抵十人的傳奇形象——成了企業追逐的目標。

結果就是:少數人拿走數倍的薪水,而大部分人被邊緣化,職位縮減、薪資停滯。

招聘流程的「完美主義陷阱」

許多公司堅持要找到「夢幻候選人」,導致職缺常常掛上數週甚至數月卻無法填補,最後只好撤掉再重新刊登。這種「完美主義」不僅延誤進度,也讓大量有潛力的求職者被拒之門外。


未來走向:AI 人才市場會如何演變?

企業需要改變思維

專家認為,企業若想真正解決 AI 人才缺口,不能只一味等待「天才」出現。更務實的做法,是建立培養管道,善用具備基礎程式與數據背景的人才,讓他們透過實戰逐步成長。

例如:以「專案挑戰題」代替冗長的職務描述,讓候選人用小規模實驗證明自己,反而能更快找到合適人選。

求職者的關鍵策略

對個人來說,面對這樣的市場結構,單純「會用工具」已經不夠。想要脫穎而出,必須做到:

  1. 做出可驗證的成果:例如公開 GitHub 專案、技術報告、Kaggle 競賽成果。
  2. 用數據說故事:不只寫「參與 AI 專案」,而是清楚展示「把延遲壓到多少毫秒」、「吞吐率提升幾倍」。
  3. 打造可見度:透過社群平台、技術社群發表作品,增加被企業發現的機會。
NVIDIA

結語:AI 人才荒是一場「質」的競爭

這場看似矛盾的人才荒,其實反映了科技產業的轉型——從「程式人人會寫」到「AI 少數派制勝」

對企業來說,真正缺的不是人,而是能推動 AI 技術前進的核心人才。對求職者來說,唯一的解法是讓自己的能力從「會使用 AI 工具」提升到「能創造 AI 成果」,用實證作品說服市場。

未來,這場 AI 人才競賽將持續加劇,留下的,將是能在快速變化的賽局中持續證明自己價值的那群人。

新鮮人必看!NVIDIA 的四大求職攻略公開,教你怎麼在 AI 市場脫穎而出
AI 求職競爭太激烈?畢業季來臨,NVIDIA 在 GTC 年會釋出「新鮮人闖 AI 業界生存指南」:不只寫程式能進 AI 圈,從藝術系、社會系到工程背景都有機會。只要你懂這五招,就有機會站上夢幻職缺門口,從簡歷到實戰,全方位搶佔職場先機!

Source

Read more

日生投信以三層架構迎戰AI革命:生成式AI將重塑資產管理的工作邏輯

日生投信以三層架構迎戰AI革命:生成式AI將重塑資產管理的工作邏輯

日生資產管理(Nissay Asset Management)研究主管狩小木道憲(Michinori Kanokogi)指出,生成式AI不只是金融業的新工具,而是一種堪比蒸汽機與網際網路的「通用技術革命(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y)」。在這場變革中,投資專業人員的角色將從資料處理者轉為關係建立者。對企業而言,停用AI的風險,已遠高於採用它的風險。

GPT × Figma 強勢合體!Brainstorm 到流程圖,全靠一句話!

GPT × Figma 強勢合體!Brainstorm 到流程圖,全靠一句話!

OpenAI 在年度開發者大會 DevDay 2025 發布 Apps SDK,讓 ChatGPT 能直接整合 Spotify、Figma、Canva、Zillow 等應用程式。 用戶只需一句話,就能完成從音樂播放、設計製作、找房比價到行程規劃的全流程操作,無需跳轉任何 App。 這代表 ChatGPT 正在從對話助理進化為 AI 操作平台(AI Operating System),開啟「App 被語意整合」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