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專題】Scale AI 是什麼?是 ChatGPT 訓練的基石?從資料標註新創到 Meta 投資的 AGI 基礎建設者

從語言模型背後的資料標註工廠,到 AGI 生態系的資料中樞,Scale AI 不再只是 OpenAI、Meta 等巨頭的幕後協力者,而是正改寫 AI 基礎建設的關鍵玩家。本篇專題帶你回顧創辦人 Alexander Wang 的創業歷程,拆解 Scale 如何從自駕車標註起家,逐步成為美國國防與科技巨頭爭相合作的 AI 戰略夥伴。

【深度專題】Scale AI 是什麼?是 ChatGPT 訓練的基石?從資料標註新創到 Meta 投資的 AGI 基礎建設者

從 YC 新創孵化 到 Meta 超級實驗室的頂級玩家

在 AI 世界高速演進的今天,有一家公司默默站在幕後,替我們每天使用的語言模型提供「燃料」與「引擎維修」。那就是 Scale AI,一家總部位於舊金山、專注於資料標註與 AI 訓練平台的科技公司。自 2016 年成立以來,Scale AI 已累計募資超過 6.5 億美元,估值達到 290 億美元

Scale 不只是幫 OpenAI 標註 GPT 系列訓練資料的合作夥伴,更在 2025 年被 Meta 宣布將投資逾 140 億美元入股,並由創辦人 Alexander Wang 領導 Meta 新成立的 AI Super Intelligence Lab,象徵其角色已從「資料供應鏈」進化為 AI 時代的核心操盤者之一。

創辦人小檔案:Alexander Wang

Alexandr Wang leaves Scale AI to join Meta in $14.3B deal and lead Zuckerberg’s AI ambitions

Alexander Wang 出生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父母皆為從事物理研究的專業人士,母親曾任國家實驗室研究員,父親則在國防相關單位任職。受家庭影響,他自幼對數理與技術充滿興趣。

17 歲時,他考入麻省理工學院(MIT),主修人工智慧與數學,期間曾在問答社群平台 Quora 擔任實習工程師,協助開發機器學習模型以改善內容推薦系統。Quora 是一個讓使用者提問與回答問題的知識社群平台,也因資料結構豐富,成為許多早期 AI 應用的實驗場。

此外,Wang 也參加了 Rationalist(理性主義者)社群主辦的夏令營。這個社群聚集一群對 AI 安全與人類未來充滿關注的思想家與工程師,包括 Eliezer Yudkowsky(人工智慧風險研究的早期倡議者)、Paul Christiano (前 OpenAI 研究總監,現任美國 AI 安全研究院主任)等人,這些經歷讓他在十幾歲就接觸到 alignment、AI 倫理等最尖端的討論。

Read more

【設計師的 AI 秘笈】Figma Make 教學:從 Prompt 到 Prototype,AI 如何改變設計驗證的工作流

【設計師的 AI 秘笈】Figma Make 教學:從 Prompt 到 Prototype,AI 如何改變設計驗證的工作流

為什麼會有 Figma Make? 如果你曾經參與過數位產品開發,就會知道「驗證一個小小想法」有多麻煩。 傳統流程通常是:先畫 wireframe、再做互動原型、交給工程師拼湊 Demo,最後才能讓使用者測試。聽起來合理,但其實就像要測「這道門放左邊還右邊比較好」,卻得先畫建築藍圖、蓋好模型屋,最後還要請木工動手做。當你想調整位置時,整個過程又得重來。 這種反覆拉長了產品驗證週期,也讓設計師和 PM 花大量時間在「建構舞台」,而不是「驗證劇本」。 Figma Make 出現,就是要打破這道流程瓶頸。它讓團隊不用再先畫滿滿的藍圖,而是直接「蓋一間速成小樣品屋」,立刻走進去體驗。想換門?輸入一句話就能馬上改。這樣的思路,讓設計驗證從繁瑣的工序,轉變成一場「隨時可修改的即興演出」。 Figma Make 是什麼?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定義,Figma Make 就是「

lock-1
GPT-5 風波:當 AI 個性碰上用戶情感依賴

GPT-5 風波:當 AI 個性碰上用戶情感依賴

OpenAI 在 8 月 7 日發布 GPT-5,原本期待技術升級能鞏固領先地位,沒想到短短一週就因為「回應太冷淡」、「答題品質忽高忽低」被用戶砲轟,逼得官方緊急讓 GPT-4o 重新上架,並火速調整 GPT-5 的語氣設定。這場風波突顯兩個關鍵問題:技術更新若不考量情感體驗,會直接重創品牌信任度;模型路由系統如果不夠透明,企業客戶和一般用戶都會立刻跳船。從事件發展脈絡、商業技術考量、心理倫理衝擊,到產業未來走向,這場 GPT-5 亂象為整個 AI 產業敲響警鐘。 事件發展脈絡與核心爭議 GPT-5 上線當天就把所有舊版模型下架,同時啟用「多模型混合」路由系統來節省運算開支。問題是隔天路由器就開始出包,經常把需要深度思考的複雜問題丟給低階子模型處理,讓付費用戶覺得「花大錢買到爛服務」。8 月 11 日,面對 Reddit、PTT、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