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k

Hank
【影音工具教學】手機怎麼拍出慢動作水花特效?一分鐘教你做出電影級子彈時間!Higgsfield + CapCut 超簡單教學

【影音工具教學】手機怎麼拍出慢動作水花特效?一分鐘教你做出電影級子彈時間!Higgsfield + CapCut 超簡單教學

你知道當年《駭客任務》的這顆鏡頭動用多少台相機嗎 ?答案是 120 台!這些相機需要排成圓弧、每一台定格拍攝一張,再透過電腦把照片一張一張接起來,才能做出這個子彈時間的畫面。 但現在—你只要一支手機、一個 AI 工具還有一個 App,你也可以搞定這價值幾十萬美金的電影級特效!接下來就教你怎麼從拍素材、用 Higgsfield AI 生成影片到 CapCut 剪輯特效,輕鬆拍出子彈時間效果!

lock-1
一人創業,八千萬出場,Vibe Coding 新創 Base44,以 8000 萬美元成功出售

每週大事電子報

一人創業,八千萬出場,Vibe Coding 新創 Base44,以 8000 萬美元成功出售

Base44 一人創業賣出 8000 萬美元、黃仁勳與 Amodei 公開交鋒、Midjourney 推出影片功能,中國 AI 主播直播帶貨超越真人,還有英國研究揭露 AI 如何改變下一代的學習方式——這週五則關鍵 AI 現場,一次整理給你。 從技術到產業,從生成到教育,我們也分享了對未來數位素養的觀察與行動計畫。

【AI影音工具】2025年最佳影片生成 AI 工具評比+選擇指南:從社群短片到電影級製作,AI 正在重寫內容產業的成本公式

【AI影音工具】2025年最佳影片生成 AI 工具評比+選擇指南:從社群短片到電影級製作,AI 正在重寫內容產業的成本公式

AI 影片夯的真正原因 當今幾乎所有人都在談影片生成 AI。從 Instagram 上的個人創作者、行銷短片,到品牌端導入 Runway、Pika、Kling 等工具,生成影片似乎正走向「一鍵完成」的自動化時代。但若僅將它視為行銷工具或短影音解法,可能低估了 AI 影片生成背後真正的價值。 過去十年,內容產業最大的矛盾之一在於:觀眾對「視覺品質」的期待不斷提升,而影片製作的邊際成本卻無法下降。 一部中型預算的美劇,每集平均成本已突破 500–1,000 萬美元;《The Mandalorian》使用虛擬製片技術後,單季預算仍高達 1 億美元。而在遊戲產業,一款 3A 級大作的開發成本普遍落在 1–2 億美元之間,如《The Last of Us

lock-1
【影音工具教學】AI ASMR 影片怎麼做?用 Veo 3 生成高品質畫面與聲音!

Veo 3

【影音工具教學】AI ASMR 影片怎麼做?用 Veo 3 生成高品質畫面與聲音!

Veo 3 是目前最懂「聲音」的 AI 影片工具,能根據提示詞自動生成同步的畫面與音效,成為打造 ASMR 類影片的秘密武器。這篇教學將帶你從撰寫 prompt 開始,教你如何讓 Veo 不只「看見」你想像的畫面,也能「聽見」你腦中的聲音節奏。附上範本與實例,讓你第一次寫 prompt 就能切出一刀療癒的紅蘿蔔。

lock-1
【限時免費】Gemini Pro 15 個月免費專案只到十月底!Veo3、NotebookLM 免費用!怎麼領?

Gemini

【限時免費】Gemini Pro 15 個月免費專案只到十月底!Veo3、NotebookLM 免費用!怎麼領?

Google 推出限時學生優惠,Gemini Pro 現在可免費使用長達 15 個月!只要在 十 月底前完成學生身份驗證,就能免費解鎖高階 AI 功能與 2TB 雲端空間(不是學生更要看!)。這篇文章將一步步教你如何申請,包括 .edu 信箱、VPN 與付款卡設定技巧,錯過這波等於錯過 9000 元的升級機會!

lock-1
【深度專題】避免資料殖民!解決資料荒的下一步?來自日本的新創 APTO

【深度專題】避免資料殖民!解決資料荒的下一步?來自日本的新創 APTO

生成式 AI 正在爆發成長,但背後最關鍵的燃料──高品質資料──卻正面臨全球枯竭。研究指出,現有語料可能在 2026 年前耗盡,讓模型面臨「吃不飽、吃不對」的雙重危機。 更嚴重的是,當前主流 AI 訓練大多仰賴英語世界的資料,讓模型在處理非西方語境時失準,也讓全球多數地區陷入「資料殖民」——只能使用別人定義的語言與知識。 在這場資料競賽中,日本新創 APTO 推出社群標註平台 harBest,讓資料不再專屬於少數科技巨頭,而能由全民參與、在地生產、專業分工。對台灣而言,這樣的平台不是「可以有」,而是「應該有」。

lock-1
【深度專題】打造布的「數位分身」:NunoX 打通供應鏈斷點的布料雲?

【深度專題】打造布的「數位分身」:NunoX 打通供應鏈斷點的布料雲?

當時尚產業追求更快、更綠的供應鏈,一塊「看得見又摸不著」的數位布料,正在改變一切。 台灣新創 NunoX 打造布料的數位孿生技術,從高解析掃描、AI 模擬到雲端協作平台,讓設計師不再等布、工廠不再亂寄,品牌決策也能一鍵完成。 這不只是數位工具,而是一場從代工現場出發的供應鏈轉型革命。

【深度專題】AI 幫我們從植物中找藥!Nanyang Biologics:用 AI+自然加速新藥開發的生技新創

NVIDIA Inception startup

【深度專題】AI 幫我們從植物中找藥!Nanyang Biologics:用 AI+自然加速新藥開發的生技新創

🧬|為什麼我們需要新的新藥開發方式? 每一顆你吞下的藥丸,背後可能是 10 年以上的研發歷程,還有高達上 10 億美元 的投入。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在這場馬拉松裡,超過八成的候選藥物,會在臨床階段前就失敗。 藥物開發為什麼這麼難? 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得在數以「十億計」的分子中,找出那幾顆可能有效的「潛力股」。這就像在熱帶雨林裡尋寶,比如你可能聽過的百憂解(Prozac),從最早的分子篩選到真正上市花了 15 年;而針對乳癌的標靶藥物赫賽汀(Herceptin)也花了 超過 12 年才完成驗證。即使是疫情下快速推出的新冠藥 Paxlovid,也建立在過去 超過 20 年的病毒研究基礎上。這正是為什麼新藥研發成本這麼高、風險這麼大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有一種方法,能讓我們先讓 AI 把「垃圾」篩掉,專注研究最有希望的那一批分子呢?這正是來自新加坡的新創公司 Nanyang Biologics

【深度專題】Edge AI 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在談「邊緣智慧」?一篇看懂從邊緣運算到智慧裝置的演進

EdgeAI

【深度專題】Edge AI 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在談「邊緣智慧」?一篇看懂從邊緣運算到智慧裝置的演進

2025 年 5 月,高通執行長 Cristiano Amon 在台北 Computex 的開場演講中指出: 「不是雲端 AI,也不是裝置端 AI,而是兩者並行。」 這句話背後,代表的是整個產業正在發生的結構性轉變——AI 不再只存在於資料中心,而是開始走向裝置端。而這個變化的關鍵技術,就是「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邊緣運算不是某種設備,而是一種位置的概念——它發生在資料產生的地方與雲端之間。

【電子報】📢 Google、Reddit、OpenAI 通通出手!本週你一定要知道的 5 件 AI 大事!

AI趨勢

【電子報】📢 Google、Reddit、OpenAI 通通出手!本週你一定要知道的 5 件 AI 大事!

* Reddit 正式開戰!怒告 Anthropic「偷抓 20 億筆貼文」訓練 AI! * Gemini 2.5 Pro 強勢更新!Google 再次出手拉開領先差距? * Claude Gov 出現了!AI 正式「參戰」國安任務? * Perplexity 爆發!下個十億用戶的入口,正在成形? * OpenAI 工程師助理升級版登場!AI 不只會寫 code,還會跑整包專案? Reddit 正式開戰!怒告 Anthropic「偷抓 20 億筆貼文」訓練 AI! 去年 Reddit 宣布要「賣資料給 AI 公司」時,還有人不以為意,

【深度專題】虛擬高雄怎麼蓋?從 5 萬支攝影機到 AI 智慧城市:高雄市政府聯手 Linker Vision 、 NVIDIA、中華電信打造數位孿生城市

SmartCity

【深度專題】虛擬高雄怎麼蓋?從 5 萬支攝影機到 AI 智慧城市:高雄市政府聯手 Linker Vision 、 NVIDIA、中華電信打造數位孿生城市

過去,城市治理多半依賴人力調度與單點回報。但在面對氣候變遷、都市擁擠與基礎設施老化等挑戰時,傳統手段早已跟不上城市的複雜程度。尤其在災害發生的前幾分鐘,若無法即時掌握情勢、精準判斷並跨部門協作,城市就只能被動承受後果。